婦 人 雜 病 脈 證 并 治 第 二 十 二
婦 人 中 風 , 七 八 日 續 來 寒 熱 , 發 作 有 時 , 經 水 適 斷, 此 為 熱 入 血 室 (廣義的說,血室指包括肝、衝任、子宮;狹義的說,血室即子宮), 其 血 必 結(邪氣與血相結) , 故 使 如 瘧 狀(肝膽經不利,樞機不和,更由於營血瘀結,衛氣被阻,以致邪正交爭,而有往來寒熱如虐之狀) , 發 作 有 時(視衛氣所過之時而發) ,小 柴 胡 湯 主 之 。 方 見 嘔 吐 中 。 (熱入血室有輕重之別,輕者,小柴胡湯則邪熱去結自散;如邪熱與血相結之重者,則多伴有脅肋不舒,少腹脹痛,舌暗或舌有瘀點等證,應以小柴胡湯加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紅花、赤芍之類)婦 人 傷 寒 發 熱 , 經 水 適 來(熱邪乘虛進入血室) , 晝 日 明 了 暮 則 譫 語 (衛氣晝行於陽,氣分無熱,營氣夜行於陰,血分有熱,熱血侵入陰血,擾亂心神),如 見 鬼 狀 者 , 此 為 熱 入 血 室 , 治 之 無 犯 胃 氣 及 上 二 焦(不可誤作熱入心胞而清上焦,也不可誤作陽明胃實而治中焦,更不應用功下之劑而損傷胃氣) ,必 自 愈(傷寒原有熱入血室,暮則瞻語者,與小柴胡湯) 。
婦 人 中 風 , 發 熱 惡 寒 , 經 水 適 來 , 得 之 七 八 日 ,熱 除 脈 遲 , 身 涼 和 , 胸 脅 滿 , 如 結 胸 狀 (表證不在,邪熱乘虛陷入血室,結為瘀熱,屬於表和裡實之候,手觸之則痛), 讝 語 者 (讝,音義同譫), 此 為熱 入 血 室 也 , 當 刺 期 門 (肝之募,刺激門者瀉血實), 隨 其 實 而 取 之(審何經氣實,隨其實而瀉之) 。
(本條較上兩條重,除了刺激期門外,更應結合清熱散結,疏肝利氣之劑內服,針藥並施,則效果更佳)
陽 明 病 (不惡寒,反惡熱)、 下 血 讝 語 者(心藏神,神之魂藏於血,血熱魂擾,故心神皆亂而譫語) , 此 為 熱 入 血 室 (非值經期,蓋衝任之脈併陽明之經,熱入血中而血下), 但 頭 汗 出(頭為手足六陽之會,陽氣上蒸,表不能閉,故頭上汗出而身無汗), 當 刺 期 門(以泄血熱) , 隨 其 實 而 瀉 之 , 濈 然 汗 出 者 愈(陰陽和) 。
婦 人 咽 中 如 有 炙 臠(臠,肉切成塊,炙臠即烤肉 塊。情志不遂,氣滯痰凝,至咽如炙臠,吞不下,喀不出,但不妨礙飲食,後世稱為[梅核氣],不僅婦女所有,男子亦多見,與現在慢性咽炎相似。徐彬認為:乃 氣為積寒所傷,不與血和,血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而男子間亦有之。脾虛寒飲勝者,本方用之 多效。如肺虛火逆,咽中不利,則宜麥門冬湯化裁) , 半 夏 厚 朴 湯 主 之 。(如本證纏綿日久,清之不效,溫散也不見功,即應考慮併就氣滯而血瘀,適當加以化瘀之品;更須從病久及腎,腎脈絡於咽之旨,而以補腎之品為治)
半 夏 厚 朴 湯 方 : 《 千 金 》 作 胸 滿 ,心 下 堅 , 咽 中 帖 帖 , 如 有 炙 肉 , 吐 之 不 出 , 吞 之 不 下 。
半 夏 一 升 厚 朴 三 兩 茯 苓 四 兩 生 薑 五 兩 乾 蘇葉 二 兩 上 五 味 , 以 水 七 升 , 煮 取 四 升 , 分 服 四 服 , 日 三夜 一 服 。婦 人 臟 躁 (情志病,多由情志不舒,氣鬱化火,耗傷陰液,以致心失所養,心神不寧,而有精神失常,無故悲傷欲哭,頻作欠伸等象如神靈所作之證), 喜 悲 傷 欲 哭 , 象 如 神 靈 所 作 , 數 欠 伸(腎為欠為嚔,乃由心影響肝腎), 甘 麥 大 棗 湯 主 之 。
甘 麥 大 棗 湯 方 :
甘 草 三 兩 小 麥 一 升 大 棗 十 枚 上 三 味 , 以 水 六 升 , 煮 取 三 升 , 溫 分 三 服 , 亦 補脾 氣 。(臨床對本方運用經驗總結,甘麥大棗湯是治療神經、精神疾患的一種重要方劑,對治療神經衰弱,神經官能證、癔病,更年期綜合徵,精神分裂證等都取得顯著的效果,對某些效果不良者,把原方甘草劑量提高到25克到45克,功效更佳)
婦 人 吐 涎 沫(上焦有寒飲,宜溫散寒飲,男子亦有之) , 醫 反 下 之 (傷中陽,導致寒飲內結成痞), 心 下 即 痞 , 當 先 治 其 吐涎 沫 , 小 青 龍 湯 主 之 , 涎 沫 止 、 乃 治 痞 , 瀉 心 湯 主 之(何種瀉心湯當根據具體情況,且不必然用苦寒為治) 。
小 青 龍 湯 方 : 見 痰 飲 中 。
瀉 心 湯 方 : 見 驚 悸 中 。
婦 人 之 病 , 因 虛 , 積 冷 , 結 氣 , 為 諸 經 水 斷 絕 ,至 有 歷 年 , 血 寒 積 結 , 胞 門 (子宮)寒 傷 , 經 絡 凝 堅 。(婦人雜病的病機總綱)
在 上 嘔 吐 涎 唾 (寒飲侵肺), 久 成 肺 癰(日久化熱,損傷肺絡,久成肺癰。[金匱述義]認為癰自應作痿字) , 形 體 損 分(形體消瘦,與未病前判若兩人) 。 在 中 盤 結, 繞 臍 寒 疝(影響肝脾,從寒化,繞臍疼痛) ; 或 兩 脅 疼 痛 (虛寒橫逆,腹痛和兩脇疼痛), 與 臟 相 連 ; 或 結 熱 中 (從熱化), 痛 在關 元 (熱灼血乾,內著瘀血), 脈 數 無 瘡 (身雖無瘡), 肌 若 魚 鱗 時 著 男 子(內有瘀熱,新血不榮於外,肌膚苦燥,狀如魚鱗) , 非 止 女 身 (男女均可發生)。 在 下未 多 (專論以經帶為主的婦女雜病。虛、冷、結氣影響衝任不和,胞宮虛冷), 經 候 不 勻 (經水不調), 令 陰 掣 痛 , 少 腹 惡 寒 ; 或 引 腰 脊 , 下根 氣 街 (下連氣街), 氣 衝 急 痛(衝氣攻衝急痛) , 膝 脛 疼 煩 。(情志不遂,氣機失調) 奄 忽 眩 冒(倏然發生暈厥) , 狀 如 厥 癲 ;或 有 憂 慘 , 悲 傷 多 嗔 , 此 皆 帶 下(婦人雜病,或稱帶下病) , 非 有 鬼 神 。(尤怡云:帶下者,帶脈之下,古人列經脈為病,凡三十六種,皆謂之帶下病,非今人所謂赤白帶下也。...三十六病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也。)
久 則 羸 瘦 , 脈 虛 多 寒 (正虛邪實); 三 十 六 病 , 千 變 萬 端 ; 審脈 陰 陽 , 虛 實 緊 弦 ; 行 其 針 藥 , 治 危 得 安 ; 其 雖 同 病 ,脈 各 異 源 (同病異脈), 子 當 辨 記 , 勿 謂 不 然 。
婦 人 年 五 十 所 , 病 下 利 (金鑑做[下血])數 十 日 不 止 , 暮 即 發 熱 (血結於陰,陽氣至暮不得入於陰),少 腹 裡 急 , 腹 滿(或伴有少腹刺痛拒按等) , 手 掌 煩 熱 , 唇 口 乾 燥 (陰血虛不歛陽而生虛熱), 何 也 ? 師 曰 :此 病 屬 帶 下 , 何 以 故 ? 曾 經 半 產 , 瘀 血 在 少 腹 不 去 。 何以 知 之 ? 其 證 唇 口 乾 燥 , 故 知 之 。 當 以 溫 經 湯 主 之 。
(溫經湯不僅為胞寒血虛藥方,並係宮寒不孕之良劑,其溫經養血之妙,徐靈胎謂[此調經總方])
(本方臨床常用方劑,對虛寒兼瘀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不孕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近代用本方治療所述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習慣性流產等效果亦佳)
溫 經 湯 方 :
吳 茱 萸 三 兩 當 歸 二 兩 芎 藭 二 兩 芍 藥 二 兩 人參 二 兩 桂 枝 二 兩 阿 膠 二 兩 生 薑 二 兩 牡 丹 皮 ( 去心 ) 二 兩 甘 草 二 兩 半 夏 半 升 麥 門 冬 一 升 ( 去 心 ) 上 十 二 味 , 以 水 一 斗 , 煮 取 三 升 , 分 溫 三 服 , 亦主 婦 人 少 腹 寒 , 久 不 受 胎 ; 兼 取 崩 中 去 血 , 或 月 水 來 過多 , 及 至 期 不 來 。帶 下(泛指月經病) 經 水 不 利 , 少 腹 滿 痛 (脹滿疼痛), 經 一 月 再 見 者( 一月兩見) , 土 瓜根 散 主 之 。(土瓜即王瓜,能逐瘀血,蟅蟲能開血閉,桂枝、芍藥舒陽益陰,調和營氣,則瘀去血和)
(婦人經水不利的原因較多,有血瘀、血虛、血熱、血寒,以及情志不舒,氣 滯血瘀等不同,經水不利的診斷,必須掌握少腹滿痛拒按,按之有塊,月經量少色紫暗,舌有瘀象,脈見沉遲緩澀,弦遲等,方可考慮攻瘀破血之劑。至於頹腫問 題,本草綱目鯪鯉條下引摘玄方曰:[婦人陰頹,硬如卵狀]。湯本求真認為[陰頹即鼠蹊陰囊、陰脣部之假性腫瘤是,男女具有之],有參考價值。)
土 瓜 根 散 方 : 陰 靏 腫 亦 主 之 。
土 瓜 根 三 兩 芍 藥 三 兩 桂 枝 三 兩 ● 蟲 三 兩 上 四 味 , 杵 為 散 , 酒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服 。寸 口 脈 弦 而 大 , 弦 則 為 減 , 大 則 為 芤 , 減 則 為 寒, 芤 則 為 虛 , 寒 虛 相 搏 , 此 名 曰 革 , 婦 人 則 半 產 漏 下 ,旋 覆 花 湯 主 之 。 (黃 元御云:水寒木枯則脈弦,營虛衛浮則脈大,弦則陽衰而外減,大則陰衰而內芤,減則陽氣不足而為寒,芤則陰血不充而為虛,虛寒相合,此名為革,如鼓之外硬而 中空也。氣血虛寒,脈如皮革,婦人見此則胎孕殞落而半產,經脈沉陷而漏下,旋覆花湯覆行血脈之瘀,蔥白通經氣之滯,新降(茜草代)止崩而除漏)
(對本條用旋覆花湯為治,有些注加持異議,認為:則氣已下陷,焉有再用下氣之理。但對虛不受補,寒不可溫之半產漏下,而用旋覆花湯理氣活血通絡。正如尤怡所述:虛不可補,解其鬱聚,即所以補,寒不可溫,行其氣血即所以溫,固不可專補其血,以傷其氣,亦必先散結聚,而後溫補)
旋 覆 花 湯 方 : 見 五 藏 風 寒 積 聚篇 。
婦 人 陷 經(經氣下陷,下血不止) , 漏 下 黑 不 解 , 膠 薑 湯 主 之 。 臣億 等 校 諸 本 無 膠 薑 湯 方 , 想 是 前 妊 娠 中 膠 艾 湯 。
(所謂陷經,乃是衝任虛寒,氣不攝血,經氣下陷所致。本證除了漏下血色暗黑之外,至必伴有臉色蒼白,神疲力乏,憎寒畏冷,頭眩心悸,舌淡苔白,脈象微弱等。膠姜湯未見,或云阿膠乾薑,或云阿膠生薑,或認為即膠艾湯。)
婦 人 少 腹 滿 如 敦 狀(敦,音對。古代盛黍、稷的器皿,為橢圓形,上下稍銳,中部肥大) , 小 便 微 難 而 不 渴 (血室雖與膀胱異道,膀胱是行水之府,水蓄血室,氣有相感也), 生 後 者(產後) ,此 為 水 與 血 俱 結 血 室 也 , 大 黃 甘 遂 湯 主 之 。(大黃破血結,甘隧逐水積,阿膠滋陰養血)
大 黃 甘 遂 湯 方 :
大 黃 四 兩 甘 遂 二 兩 阿 膠 二 兩 上 三 味 , 以 水 三 升 , 煮 取 一 升 , 頓 服 之 , 其 血 當下 。婦 人 經 水 不 利 下 , 抵 當 湯 主 之 。 (亦 治 膀 胱 滿 急 有 瘀 (本 條與第十條土瓜根散對比,又有程度上的輕重之別。本條多一[下]字,即旨在闡明瘀結成實較重,而致經水閉阻不通之意,故用抵擋湯功瘀破血。臨證上,除了經 水不利下之外,尚多伴有少腹鞭滿脹痛,或[腹不滿,其人言我滿,唇萎舌青,或舌有瘀點,瘀斑,脈沉澀等證,甚至由於病程日久,而有肌膚甲錯的症狀表現。)
抵 當 湯 方 :
水 蛭 二 十 個 ( 熬 ) 蝱 蟲 三 十 枚 ( 熬 、 去 翅 足 ) 桃 仁 二 十 個(
去 皮 尖 ) 大 黃 三 兩 ( 酒 浸 ) 上 四 味 , 為 末 , 以 水 五 升 , 煮 取 三 升 , 去 滓 , 溫服 一 升 。
婦 人 經 水 閉 不 利 , 臟 堅 癖 不 止(子宮內乾血堅結不散) , 中 有 乾 血 , 下 白物(白帶) , 礬 石 丸 主 之 。
(婦人月經閉阻或經行不利,以致瘀血內留於胞宮,瘀血內留日久,則乾血堅結不散,並轉為濕熱而下白物,故用礬石丸除濕熱以止帶。方中礬石燥濕止帶,破瘀散結,杏仁利氣而潤燥開瘀,合為丸劑納於陰中,具有去濕止帶,消瘀散結之用)
(礬石丸為治帶的外治法,對婦人白帶多,陰癢,有一定的療效,但不宜久用,尤其是患者伴有陰中糜爛更非所宜。其次,本條[下白物]病本在瘀血,病標在濕熱,故在用外治法時,結合內服消瘀散結之際,更為合宜。)
礬 石 丸 方 :
礬 石 三 分 ( 燒 ) 杏 仁 一 分 上 二 味 , 末 之 , 煉 蜜 和 丸 , 棗 核 大 , 內 臟 中 , 劇者 再 內 之 。婦 人 六 十 二 種 風 (言風之致病多端,為百病之長耳), 及 腹 中 血 氣 刺 痛(婦人經產後,氣血多虛,邪氣易侵,邪氣入腹中,與血氣相搏,以致氣機不利,血瘀不行,故有腹中刺痛之證,宜紅藍花酒活血利氣止痛) , 紅 藍 花 酒 主之 。
(凡風血相搏之證,活血可以有祛風的作用,後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實源於此)
紅 藍 花 酒 方 : 疑 非 仲 景 方 。
紅 藍 花 一 兩(藏紅花或紅花) 上 一 味 , 以 酒 一 大 升 , 煎 減 半 , 頓 服 一 半 , 未 止再 服 。婦 人 腹 中 諸 疾 痛 (指一般情志不舒,飲食勞倦所傷,以致肝失調達,脾不健運,而氣滯血瘀,脾虛濕阻所致諸病), 當 歸 芍 藥 散 主 之 。(理肝脾,調氣血,去水濕)
(以方測證,除有腹中痛得主症外,尚多伴有小便不利,腹脘不舒,甚者腹脹滿,四肢頭面微腫等)
當 歸 芍 藥 散 方 : 見 前 妊 娠 中
婦 人 腹 中 痛 , 小 建 中 湯 主 之 。(脾胃虛寒腹痛證治)
(結合傷寒102條,[虛勞]篇的13條,便知本條[婦人腹中痛]是腹痛綿綿,喜溫喜按,並伴有心中虛煩,面色無華,神疲納少,大便溏泄,舌淡紅,脈細澀等證)
(紅藍花酒---風血相搏,血凝氣滯---腹中疼痛,痛如針刺
當歸芍藥散---肝鬱氣滯,脾虛濕阻---腹中隱隱,時或切痛
小建中湯---脾胃虛寒,中陽不運---腹痛綿綿,喜溫喜按)
小 建 中 湯 方 : 見 虛 勞 中 。
問 曰 : 婦 人 病 飲 食 如 故 (中焦脾胃無病), 煩 熱 不 得 臥(水道不通,濁陰上逆,影響上焦肺氣的宣降) , 而 反 倚 息者 , 何 也 ? 師 曰 : 此 名 轉 胞(胞,同脬,即膀胱。轉包病名,及臍下急痛,小便不通,自覺有似膀胱倒轉) , 不 得 溺 也 。 以 胞 系 了 戾(了,通繚,義纏;戾,乖戾。即膀胱之系,繚繞不順) ,故 致 此 病 。 但 利 小 便 則 愈 , 宜 腎 氣 丸 主 之 。 方見 虛 勞 中 。
(巢元方云:轉胞之病由包為熱所迫,或忍小便,具令水氣還迫於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入不得入,內溲應出不得出,外內壅脹不通,故為胞轉,其狀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
蛇 床 子 散 方 , 溫 陰 中 坐 藥 。
(坐藥:即納藥入陰中的外治法。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故謂之坐藥)
蛇 床 子 散 方 :
蛇 床 子 仁(蛇床子溫中,白粉燥以除濕) 上 一 味 , 末 之 , 以 白 粉 少 許(白粉,鉛粉) , 和 合 相 得 , 如 棗 大, 棉 裹 內 之 , 自 然 溫 。(以方測證:病者除自覺因中冷的主證外,並多伴有股、腋(腿腋)、少腹等部寒冷、腰痠重,帶清稀、陰搔癢等證。藥中有鉛粉,對陰癢帶多,而無宮頸糜爛,陰道潰瘍者,用少量鉛粉,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宮頸糜爛:http://baike.baidu.com/view/47918.htm)
少 陰 脈 滑 而 數 者 (滑為濕,數為熱), 陰 中 即 生 瘡 , 陰 中 蝕 瘡 爛 者 (下焦濕熱蘊結於前陰,以致日久陰中糜爛成瘡,除有癢痛交加以外,並伴有帶濁淋漓,甚至有腥氣味,後世方書名之為[陰瘡]),狼 牙 湯 洗 之 (和藥神效方認為狼牙即野蜀葵或木蘭,可參考)。
(蛇床子散主治下焦寒濕所致帶下;樊石丸是瘀久化熱而下白物、而狼牙湯陰中腐蝕糜爛而有帶濁淋漓)
狼 牙 湯 方 :
狼 牙 三 兩 上 一 味 , 以 水 四 升 , 煮 取 半 升 , 以 綿 纏 筋 如 繭 浸湯 瀝 陰 中 , 日 四 遍 。胃 氣 下 泄 , 陰 吹 (前陰出氣如後陰矢氣)而 正 暄(出氣頻繁,連續聲響) , 此 穀 氣 之 實 也 , 膏 髮 煎導 之 。
(本條主要闡明胃中津液不足,腸道失潤,以致大便乾結,腑氣不通,胃中下行之氣,不得尋常道由後陰排出,而迫走前陰,以致陰道受壓變窄,氣行變窄處,故發生出氣聲響,並連續不斷之陰吹病。)
(陰吹病在臨床上多見,除胃腸躁結者外,並由下焦濕熱,中氣不足,飲停中焦等原因,故應審證求陰,辯證施治)
(豬膏、亂髮利水而滑大腸、瀉濕而通膀胱。用時,亂髮約5錢或雞子大三撮,以肥皂洗淨,然後入半斤豬高中為火慢慢煎,每次服用約20毫升,服後可用開水淨口)
膏 髮 煎 方 : ( 見 黃 疸 中 )
小 兒 疳 蟲 蝕 齒 方 : 疑 非 仲 景 方 。
雄 黃 葶 藶(本草綱目引此方分量為等分) 上 二 味 , 末 之 , 取 臘 月 豬 脂 溶 , 以 槐 枝 綿 裹 頭 四五 枚 , 點 藥 烙 之 。(牙齒被蟲蛀蝕的患者較多,成人多採取手術撥除,但亦容易引起其他牙齒的鬆動;本條為外治法,實為治蟲蛀牙齒的簡、便、廉之法。據宋史藝文誌記載,仲景有口齒論一卷,後散佚無存,本條是否為仲景所遺,值得研究。
本方中雄黃、亭藶、豬脂、槐枝等有通氣行血,消重殺蟲作用,尤其油脂初溶,承熱烙其患齒,更有直接殺蟲之效。)
本篇內容歸納表
本篇內容歸納表
病因病機----因虛、積冷、結氣
總綱
治則----審陰陽、辨虛實、行其針藥
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刺期門
因瘀血而月經不調----土瓜根散
婦人雜病證治 經水不利---- 因瘀阻而經閉不行----抵擋湯
因水與血結而經閉----大黃甘遂湯
因瘀血而漏下不止----溫經湯
類型 漏下----
因虛寒而漏下黑不止----膠薑湯
風血相搏----紅蘭花酒
腹痛---- 肝脾失調----當歸芍藥散
中氣虛寒----小建中湯
濕熱----礬石丸
帶下----
寒濕----蛇床子散
陰瘡----狼牙湯外洗陰吹----豬膏髮煎潤導
咽如炙臠----半夏厚朴湯
臟燥----甘麥大棗湯
轉胞----腎氣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