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淺注補正說:蟲蝕咽喉何惑之有?蓋是蜮(音域)字之誤爾)

(百合病多發於傷寒熱病之後,餘熱未盡;狐蜮病的發病是因感受濕熱蟲毒;陰陽毒則是感染疫毒致病。)(相似症狀:百合病的[常默默,欲臥不能臥]與狐蜮病的[默默欲眠...臥起不安];狐蜮病的[蝕於喉]與陰陽毒[咽喉痛])
(百合病可以發生在傷寒熱病之後,餘熱未盡,邪熱耗傷心肺陰液所引起;亦可由於情治不遂,鬱而化火,灼傷心肺之陰所形成。其臨床表現,有一派精神恍惚的證候,而以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為其特徵。)
(狐蜮病,是由於感受濕熱蟲毒所致,全身症狀有如傷寒,在上腐蝕咽喉為蜮;在下潰爛前後二陰為狐。其臨床表現以目赤、咽喉及前後二陰之腐蝕為特徵。)
(陰陽毒,是陰毒病和陽毒病的總稱,一般是認為是受染疫毒,侵入血分所引起的,以發班、咽喉痛為主證,屬於急性熱病的範疇。)
(大成認為,百合病與西醫學所述的神經證相類似;狐蜮病與白塞病相類似;陰陽毒病則很難與西醫學某種病相類比。)

論 曰 : 百 合 病 者 , 百 脈 一 宗(人體血脈分之則百,但同歸心肺所主則一) , 悉 致 其 病 也 (百合病影響整體,全身經脈都受累而致病)。 意 欲 食 復 不 能 食 , 常 默 默 , 欲 臥 不 能 臥 , 欲 行 不 能 行 , 欲 飲 食, 或 有 美 時 , 或 有 不 用 聞 食 臭 時 , 如 寒 無 寒 , 如 熱 無 熱(上述感覺改變,不能自身調整心態,多屬肝鬱氣滯), 口 苦 , 小 便 赤 , 諸 藥 不 能 治 , 得 藥 則 劇 吐 利 , 如 有 神靈 者 (形容神志恍惚、精神不定), 身 形 如 和(外形看來,好像沒病) , 其 脈 微 數 。 (本病邪少虛多)    
每 溺 時 頭 痛 者 , 六 十 日 乃 愈 ; 若 溺 時 頭 不 痛 , 淅(音錫)然 者 (怕風、寒慄), 四 十 日 愈 ; 若 溺 快 然 , 但 頭 眩 者 , 二 十 日 愈 。
其 證 或 未 病 而 預 見(如平素肝鬱氣結引起) , 或 病 四 、 五 日 而 出 , 或 病 二十 日 或 一 月 微 見 者 (如傷寒熱病之後), 各 隨 證 治 之 。

(本病為心肺陰虛內熱,津液不足,小便時,液隨尿出則耗氣傷津,必加重陰虛內熱,導致膀胱之經氣不足,不榮於頭,故頭痛,其病情尚重,須經六十日,正氣恢復,始可痊癒;太陽主表,尿時則膀胱經氣不足,衛氣不能衛外,故惡寒。其病稍重,須經四十日,正復則癒;若小便暢快,說明膀胱氣化功能尚好,津液雖虛,但程度較輕,僅影響清陽不升,故但頭眩,只須二十日,正復痊癒。其中日數,乃屬約略之詞,不可拘泥。)
(大成認為,百合病的證候在消化異常、感覺異常及神志異常三方面是恍惚去來,變化不定,而固定證候的是口苦、小便赤、脈微數。
百合病的治則以養陰清熱為主,並針對具體病因隨證治之,不可妄用和、吐、下等法,以免更傷陰夜。
認為薛生白<<濕熱病篇>>的28、34條所數證候頗類百合病,佐證了百合病的病因,與熱病有關。)
( 二十八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胃气不输,肺气不布,元神大亏。宜人参麦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鲜莲子等味。
雄按∶吴本无此条。汪按∶百合似亦可用。
三十四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
雄按∶吴本有“二便自通”句。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
雄按∶吴本下有“手”字。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
雄按∶吴本无此味。柴胡桃仁泥等味。
暑湿先伤阳分,然病久不解,必及于阴,阴阳两困,气钝血滞而暑湿不得外泄。
雄 按∶据章氏以此为薛氏自注,然叠以暑湿二气并言,以解湿热病证,若谓暑中原有湿,则暑下之湿,又为何物乎?一笑。余恐后学迷惑,故不觉其饶舌也。遂深入厥 阴,络脉凝瘀,使一阳少阳生气也。不能萌动,生气有降无升,心主阻遏,灵气不通,所以神不清而昏迷默默也。破滞通瘀,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
海昌许益斋云∶此条即伤寒门百合病之类;赵以德、张路玉、陶浓堂以为心病。徐忠可以为肺病。本论又出厥阴治法,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元气不布,邪气淹留。乃祖仲景法,用异类灵动之物,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俾阴中之邪,尽达于表。 虫入血,用桃仁引之。俾血分之邪,尽泄于下。山甲入络,用僵蚕引之,俾络中之邪,亦从风化而散。缘病久气钝血滞,非拘拘于恒法所能愈也。汪按∶此有神昏一证,可知其非百合病矣,故与百合病异,治百合病究宜治肺为是。)
(今釋認為,百合病即是西醫所謂傷寒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神經衰弱也。並引千金百合病分三焦預測其病癒日期,而認為這等預測不可解,說在P602)

   
 百 合 病 發 汗 後 者(千金:作[百合病已經發汗之後更發者];外台作[百合,發汗已更發汗者]) , 百 合 知 母 湯 主 之 。
(發汗誤治使陰液更傷,使心肺陰液更不足,燥熱更甚,必然出現心煩口渴等證)
(百合甘平微苦,色白入肺,味苦入心,能潤肺清心,益氣安神,治邪氣之實,補正氣之虛,佐以知母苦寒,能養陰清熱,除煩止渴,二味甘苦合化,具清肺養陰之功;泉水甘平,解熱調中,以之煎藥,更能下熱利尿。二味分煎合服,共湊補虛清熱養陰滋燥之功。)
(今釋認為以下百合諸方皆不問證候即以下藥,似乎非仲景法,且諸方未聞治驗,得效與否尚不可知。)

    百 合 知 母 湯 方 :

百 合 七 枚 ( 擘 )   知 母 三 兩 ( 切 )     上 先 以 水 洗 百 合 , 漬 一 宿 , 當 白 沫 出 , 去 其 水 ,更 以 泉 水 二 升 , 煎 取 一 升 , 去 滓 ; 別 以 泉 水 二 升 煎 知 母, 取 一 升 , 去 滓 ; 後 合 和 , 煎 取 一 升 五 合 , 分 溫 再 服 。
   
 百 合 病 下 之 後 者(千金:治百合病已經下之後更發者) , 滑 石 代 赭 湯 主 之 。

(誤下傷陰內熱加重,陰液從大便出,小便反而減少,表現為短赤而澀;二是攻下之藥多苦寒之品,下後損傷胃氣,則胃失和降,其氣上逆而為嘔吐、呃逆。法當養陰清熱和胃降逆。本方百合清潤心肺,益其化源;代赭石降逆和胃;泉水、滑石清熱利小便(不傷陰),使心肺得以清養,胃氣得以和降,則小便清,大便調,嘔曰除矣。)

 (大成舉[尿後眩厥(非由下後)]一案用百合滑石代赭湯治癒P509)(大成認為千金、外台[滑石]上並有[百合]二字)

     滑 石 代 赭 湯 方 :

百 合 七 枚 ( 擘 )   滑 石 三 兩 ( 碎 , 綿 裹 )   代 赭 石如 彈 丸 大 一 枚 ( 碎 , 綿 裹 )     上 先 以 水 洗 百 合 , 漬 一 宿 , 當 白 沫 出 , 去 其 水 ,更 以 泉 水 二 升 , 煎 取 一 升 , 去 滓 ; 別 以 泉 水 二 升 煎 滑 石、 代 赭 , 取 一 升 , 去 滓 ; 後 合 和 重 煎 , 取 一 升 五 合 , 分溫 服 。
   
百 合 病 , 吐 之 後 者 , 用 後 方 主 之 。(千金:治百合病已經吐之後,更發者,百合雞子湯方)

(百合病誤吐損傷脾胃之陰,而且擾亂肺胃和降之氣,陰液愈損,則燥熱愈增,必然發生虛煩不安,胃中不和之證;雞子黃滋陰養血,安胃止吐,百合補益肺氣,清熱潤燥。)
(百合知母湯,治誤汗後傷津化燥;百合滑石代赭石湯,治誤下後泄瀉;百合雞子湯,治誤吐後肺胃陰傷。)
(大成舉2醫案P509)

    百 合 雞 子 湯 方 :

百 合 七 枚 ( 擘 )   雞 子 黃 一 枚     上 先 以 水 洗 百 合 , 漬 一 宿 , 當 白 沫 出 , 去 其 水 ,更 以 泉 水 二 升 , 煎 取 一 升 , 去 滓 , 內 雞 子 黃 , 攪 勻 , 煎五 分(大成認為此次的五分,是指雞子黃煎五分熟) , 溫 服 。
   
百 合 病(千金有始) , 不 經 吐 、 下 、 發 汗(吐下發汗作發汗吐下) , 病 形 如 初 者(如第一條所敘述) , 百 合地 黃 湯 主 之 。
(大成引[內傷七情轉屬百合病]一案,敘述用藥副作用,即石頑的治療程序頗有啟發P510)
(大成認為,百合地黃湯主治耴病或情志郁火傷陰所致的百合病、臟躁病、抑鬱症ˇ等神志疾病,辨證合用甘麥大棗湯等方藥,效果更好。)

    百 合 地 黃 湯 方 :

百 合 七 枚 ( 擘 )   生 地 黃 汁 一 升     上 以 水 洗 百 合 , 漬 一 宿 , 當 白 沫 出 , 去 其 水 , 更以 泉 水 二 升 , 煎 取 一 升 , 去 滓 , 內 地 黃 汁 , 煎 取 一 升 五合 , 分 溫 再 服 。 中 病 , 勿 更 服(效不更方;一說多服容易引起泄瀉,所以應當中病即止) 。 大 便 當 如 漆(顏色黑如漆。外台:大便當出惡沫,生地之色,熱除之驗) 。(百合用鮮者始效)
   
百 合 病 一 月 不 解 , 變 成 渴 者 , 百 合 洗 方 主 之 。

(本方對於某些傳染病之後餘熱未盡,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善後處理方法,用以治療某些神經官能症屬於心肺陰虛內熱者,經臨床證實療效可靠。)

    百 合 洗 方 :

上 以 百 合 一 升 , 以 水 一 斗 , 漬 之 一 宿 , 以 洗 身 。 洗已 , 食 煮 餅(古代麵食的通稱) , 勿 以 鹽 豉 也 。     百 合 病 , 渴 不 差 者(陰虛內熱更甚) , 用 後 方 主 之(瓜蔞牡蠣散) 。
(煮餅是小麥粉所製成,能益氣養陰,再配合勿以鹽豉,說明調其飲食,能夠幫助除熱止渴。)
(大成五版教材均認為應是內外兼治,其後論述藥浴療法又舉[下利變成渴者]一案用百合洗法可參P512)
 (五版教材認為,是在前面內服主方的基礎上,再加上瓜蔞牡蠣散;以瓜蔞根清解肺胃之熱,牡蠣鹹寒,介類潛陽,引熱下行,使熱不致上灼津液)

    栝 蔞 牡 蠣 散 方 :

栝 蔞 根   牡 蠣 熬 等 分     上 為 細 末 , 飲 服 方 寸 匕(匕即匙,以其形狀如刀匕,故名。方寸匕,為體積正方一寸之容量,相當於十粒梧桐子大) , 日 三 服 。
   
 百 合 病 變 發 熱 者 , 一 作 發 寒 熱 。 百 合 滑 石 散 主 之 。
(變發熱者,乃是本病經久不癒的變證,由於病邪久鬱,,內熱氣盛,溢於肌膚所致。據千金外台本條尚有[小便赤澀,臍下堅急]等證。法當滋養肺陰,清利小便。取散以散之之義,藥後肺陰復,裡熱除而表熱自解)

    百 合 滑 石 散 方 :(外台作:療百合病變發熱者方)

百 合 一 兩 ( 炙 )   滑 石 三 兩     上 為 散 , 飲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服 。 當 微 利(小便利) 者 , 止 服, 熱 則 除 。
(今釋說:千金、外台此下更有一條:[百合病,便腹中滿痛者方,代取百合根,隨多少,熬令黃色,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滿消痛止。])
   
 百 合 病 見 於 陰(裡證) 者 , 以 陽 法 救() 之 ; 見 於 陽(表證) 者 , 以 陰法(從裡治) 救 之 。 見 陽 攻(作治解) 陰 (誤用攻下法), 復 發 其 汗 , 此 為 逆 ; 見 陰 攻 陽(誤用汗法) , 乃復 下 之 , 此 亦 為 逆 。
(仲景論脈,所謂陰陽多指寸尺;仲景論證,所謂陰陽多指表裡,就本條而言,前二句為正確治法,後二句為錯誤治法)
(正確治法:百合病見於陰者,即第六條[變成渴]的陰虛內熱較甚的裡證。[以陽法救之],即使用百合洗方,漬水洗身,洗其外以通其內,養陰清熱從表治之,則裡證之渴得解。此外,第三條[下之後滑石代赭湯主之]為王晉三指出:以滑石上通肺下通太陽之法......代赭石重鎮心經之氣.....是陰病救陽之法。
百合病[見於陽者],即第八條[變發熱]的裡熱達表之表證;[以陰法救之],即使用[百合滑石散],以滑石清氣熱,百合復肺陰,使其小便通利,熱隨小便而出,從裡治之,則表證之發熱得除。第二條、第四條[發汗後,百合知母湯主之][吐之後者],用百合雞子湯,王晉山指出,[知母救肺陰][雞子黃救厥陰之陰],皆屬陽病救陰之法。)
(錯誤治法:[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為逆],即見陽之表證,不用清裡的方法解救表熱,確認為是實熱證而攻伐其裡(用攻下法),則並傷其陰;又見其下之不癒,復發其汗,是重傷其陽,這是以虛為實,故言[此為逆]。
[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為逆],即見陰之裡證,不用清表的方法救其裡,卻誤認為是外感寒邪,而攻伐其表(用發汗法),則並傷其陽;又見其汗之不癒,乃復攻下,則重竭其陰,這是內傷之病誤作外感,妄用汗下,故曰[此為逆])
(百合病虛多邪少,治法當用平劑調補,不渴妄用汗下,這是本條的宗旨)
(大成認為,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是指治陽之偏勝,本篇諸方即是為此而設;若陰虛既久,損及陽氣,或本為陽虛之體,故見怯寒,神疲等陽虛見症,在治療上當酌用溫柔養陽法,即所謂[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並舉湯本求真治療[下利]一案佐證 [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P513)

   
狐 蜮 之 為 病(濕熱蟲毒所引起) , 狀 如 傷 寒(有發熱惡寒等證) , 默 默 欲 眠(濕熱內蘊傷其營血,上擾心神) , 目 不 得 閉 ,臥 起 不 安 (因煩故), 蝕 於 喉 為 蜮 , 蝕 於 陰 為 狐 (毒盛在上,侵蝕於咽喉,如惑亂之氣感之生蜮也;毒偏在下,謂陰柔而幽隱如狐性之陰也;皆幽隱潮濕溼熱之毒所侵襲而引起腐蝕、潰爛之症狀), 不 欲 飲 食 (濕熱之邪內擾於胃,胃失和降。尤怡認為是蟲擾其胃), 惡 聞食 臭 , 其 面 目 乍(或,有的) 赤 、 乍 黑 、 乍 白 (濕熱久鬱,正氣漸虛,每當形體動作或情緒波動之時,正氣動,邪氣擾,正邪交爭,濕熱瀰漫,若熱偏甚而上蒸,則面目乍赤;若濕偏甚而上遏,則面赤乍黑;若濕熱下行,阻滯營衛,氣血不能上榮,則面目乍白。因此正邪交爭,濕熱偏甚,營衛阻滯而導致面目變幻。)。 蝕 於 上 部 則 聲 喝(音葉,即說話聲音嘶啞或噎塞不利) , 〔一 作 嗄 〕 , 甘 草 瀉 心 湯 主 之 。
(本並與現代醫學的[眼、口、生殖器三聯綜合徵](又名白塞氏綜合徵)頗為類似,主要症狀為目、口、舌、咽及前後二陰潰爛,臨床甘草瀉心湯有一定的療效。)
白塞氏綜合徵
(今釋認為,狐惑亦是急性熱病,毒害物質不尋常軌排除,潰決而蝕爛咽喉二陰,故千金云,狐惑由溫毒使然也,常見麻疹被寒涼遏抑,不得透發,治時爛肛門以死者,急性傳染病之皮膚發疹點者,如天花、麻疹、猩紅熱等病法必須發表以透發皮膚,其原音為濾過性病毒。所舉二案P610用甘草瀉心湯治癒,皆是精神方面疾病,似乎不是狐惑病)

    甘 草 瀉 心 湯 方 :

甘 草 四 兩   黃 芩 三 兩   人 參 三 兩   乾 薑 三 兩   黃 連一 兩   大 棗 十 二 枚   半 夏 半 升     上 七 味 , 水 一 斗 , 煮 取 六 升 , 去 滓 再 煎 , 取 三 升, 溫 服 一 升 , 日 三 服 。
(取此方之苦以清熱,燥以化濕,辛以殺蟲之義)
(大成認為,甘草可以生、炙並用,生用解毒,炙用建中)
   
蝕 於 下 部(這裏指前陰) 則 咽 乾(前陰為肝腎二經所過,濕熱巡經上衝,且津液不能上承,所以咽喉乾燥。) , 苦 參 湯 洗 之 。(<<醫統>>本作[苦參湯方:苦參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宜從。)
 
(今釋:徐本以龐安時的傷寒總病論補上苦參湯:苦參半斤、槐白皮、狼牙根各四兩,上挫,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之。苦參,別錄雲:苦參止渴,療惡瘡,下部蠆。懷白皮,主爛瘡,喉痹,寒熱。狼牙,本經云: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
(大成記載以苦參為主的各種陰道炎的洗方,其中一方可洗濕疹,當參P516)

 
蝕 於 肛 者 , 雄 黃 熏 之 。

(趙以德說:苦參能除熱毒,療下部蟲匿,因以洗之,雖然,此治之外者爾,若究其源,病則自內而外出,豈獨治其標而已哉?試用上部服瀉心湯者觀之,則下部亦必有可服之藥;自下部用洗法者觀之,則上部咽喉亦必有可治之理,此仲景特互發 之爾!不然,何後世方論有服下部藥者,與內食五臟者呼?)
 (今釋:千金有治狐惑方:黃連、甘草各四兩,上二味咬咀,白酢漿一斗,漬之一宿,煮取二升,分三服。今釋認為脈經的豬苓散(二苓、白朮)恐無效)

    雄 黃

上 一 味 為 末 , 筒 瓦 二 枚 合 之 , 燒 , 向 肛 熏 之 。 ( 《脈 經 》 云 : 病 人 或 從 呼 吸 上 蝕 其 咽 , 或 從 下 焦 蝕 其 肛 陰, 蝕 上 為 惑 , 蝕 下 為 狐 , 狐 惑 病 者 , 豬 苓 散 主 之 ) 。  
(大成認為雄黃有較強的殺蟲解毒燥濕功用)  

病 者 脈 數 , 無 熱(無寒熱,即無表證) , 微 煩(熱在裡,熱毒擾心) , 默 默 但 欲 臥 , 汗 出 , 初得 之 三 、 四 日 , 目 赤 如 鳩 眼(斑鳩,其目珠赤色,非白睛充血,而是黑睛變紅,與西醫所說虹膜節狀體炎相似) ; 七 、 八 日 , 目 四 眥(眦,眼角,指內外眦,眥,眶也) (一 本 此 有 黃 字 ) 黑(由紅變黑,說明血分熱毒壅遏已久,熱瘀血腐,膿已成熟。此時病勢集中於局部,脾胃的影響反輕,所以病人[能食]。) 。 若 能 食 者(病在局部未入府臟) , 膿 已 成 也 , 赤 豆 當歸 散 主 之 。
(赤小豆滲濕清熱,解毒排膿;當歸活血,去瘀生新;漿水清涼解毒。尤怡說:赤小豆、當歸,乃排膿血除濕熱之良劑也)
(今釋認為,經文但云膿已成,不言患在何處,由是以為腸臟也,一則承上文蝕肛而言,一則赤小豆當歸散治便血故也。本條乃狐蜮病日久,累及於目的證治)
(大成認為,本條是病久累及肝目)

    赤 豆 當 歸 散 方 :

赤 小 豆 三 升(千金、外台、本草綱目均作三兩) ( 浸 , 令 芽 出 , 曝 乾 ) 當 歸 (一說3兩,今釋10兩)     上 二 味 , 杵 為 散 , 漿 水(酸漿水)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服 。
(心典說:注家有目為狐惑者,有目為陰陽毒者,要之亦為濕熱蘊毒之病,其不腐而為蟲者,則積而為癰,不發於身面者,則發為腸臟,亦病機自然之勢。仲景意味與狐惑陰陽毒,同源而異流者,故特論列於此。)
(今釋:漿,酢也,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生白花,色類漿者。)
(大成P513載有王子和老中醫診治狐蜮病的獨到經驗當參) 
(大成:赤小豆當歸散,在後第16篇亦治濕熱蘊於大腸,迫寫下行的腸風下血;另外引用報導赤小豆內服外用並進可治外傷性血腫及疔瘡P517) 
   

 陽 毒(邪毒侵犯血分熱甚者,面赤者。尤怡說,毒者,邪氣蘊結不解之謂) 之 為 病 , 面 赤 斑 斑 如 錦 紋(如織錦上面的花紋,血分熱盛而上壅於面) , 咽 喉 痛(疫毒熱結於咽耗傷津液) , 唾 膿 血(陽毒上迫胸肺,熱盛肉腐成膿), 五 日 可 治(邪尚可透發) , 七 日 不 可 治(疫毒深陷) , 升 麻 鱉 甲 湯 主 之 。(五日七日可能是一種臨床經驗,也可解為應早日救治。趙以德說:五日為土之生數,熱未極,固可治;七日為火之成數,熱之極,陰陽消滅,不可治矣)
    陰 毒 (邪毒侵犯血脈瘀滯,面青者)之 為 病 , 面 目 青 (疫毒邪熱阻塞經絡,血脈凝滯,不能上榮), 身 痛 如 被 杖(如被木杖打擊一樣疼痛,乃周身血流不暢,不通則痛) , 咽 喉 痛 (疫毒結於咽喉)。 五日 可 治 , 七 日 不 可 治 , 升 麻 鱉 甲 湯 去 雄 黃 、 蜀 椒 主 之 。
(陰陽毒為一種急性發斑,且具有傳染病的一個時症邪毒,陰陽毒不是以寒熱分陰陽,而是一病二證,從發病、全身症狀、治療藥物都有別,陽毒有吐膿血)
(脈經、外台、千金陽毒均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均用[甘草湯](無雄黃)。)
(陽毒用升麻鱉甲湯,陰毒用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升麻佐甘草清熱解毒;鱉甲配當歸滋陰、行血、散瘀;蜀椒導火歸元,下達命門;以雄黃之苦寒解毒(?)。用治熱擾於上的陽毒證,使疫毒得解,其病可癒。
陰毒之所以去雄黃、蜀椒,是因為疫毒之邪傷及陰血,恐陰氣受損。)
(心典說:(陰陽毒)皆得辛溫升散之品,以發其蘊蓄不解之邪,而亦並用甘潤鹹寒之味,以安其邪氣 ,五日邪氣尚淺,發之猶易,故可治;七日邪氣已深,發之則難,故不可治。其蜀椒、雄黃二物,陽毒用之者,以陽從陽欲其速散也;陰毒去之者,恐陰邪不可劫,而陰氣受損也。)
(王子接說:升麻入陽明、太陰二經,升清逐穢,辟百邪,解百毒,統治溫癘陰陽二毒。如陽毒為病,面赤斑如錦紋;陰毒為病,面青身如被杖;咽喉痛,無論陰陽二毒,皆已入營矣。
但升麻緊走二經氣分,故必佐當歸通絡中之血,甘草解絡中之毒,微加鱉甲守護營神,俾椒、黃猛烈之品,表而不亂其神明,陰毒去椒、黃者,太陰主內,不能透表,恐反助癘毒也。)
(大成載陽毒(紅斑性狼瘡)前五劑直接用金匱升麻鱉甲湯使病減,後十劑減去蜀椒、雄黃,加生地、玄參十劑而癒。其後解說即是<<心典>>其蜀椒、雄黃二物,陽毒用之者,以陽從陽欲其速散也。又舉爛喉痧(猩紅熱)則是用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加涼血袪風之品。方後作者引名醫王渭川的話:爛喉痧的病情是發高熱,咽喉劇痛,易化膿,舌如覆盆(舌絳無苔),全臉紅疹帶腫,與金匱陽毒之為病,條文相適。我主用犀角地黃湯加升麻、大青葉、板藍根,高熱不降佐紫雪丹,至寶丹等。同時用西牛黃吹喉,良效。)
(大成認為,陰陽毒還要參考瘟疫、溫毒發斑的治法) 
(流行性斑疹傷寒見溫病學P645;爛喉痧P274;斑疹辨證P78)

    升 麻 鱉 甲 湯 方 :

升 麻 二 兩   當 歸 一 兩   蜀 椒 ( 炒 去 汗(炒去油) ) 一 兩   甘 草二 兩   雄 黃 半 兩 ( 研 )   鱉 甲 手 指 大 一 片 ( 炙 )     上 六 味 , 以 水 四 升 , 煮 取 一 升 , 頓 服 之 , 老 小 再服(老人和小孩分兩次服) , 取 汗 。 (《
肘 後 》 、 《 千 金 方 》 : 陽 毒 用 升 麻湯 , 無 鱉 甲 , 有 桂 : 陰 毒 用 甘 草 湯 , 無 雄 黃

沒有留言: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