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辨 少 陽 病 脈 證 并 治

少 陽 之 為 病 , 口 苦 , 咽 乾 , 目 眩 也 。     少 陽 中 風 , 兩 耳 無 所 聞 , 目 赤 , 胸 中 滿 而 煩 者 ,不 可 吐 下 , 吐 下 則 悸 而 驚 。
    傷 寒 , 脈 弦 細 , 頭 痛 發 熱 者 , 屬 少 陽 。 少 陽 不 可發 汗 , 發 汗 則 譫 語 , 此 屬 胃 , 胃 和 則 愈 , 胃 不 和 , 煩 而悸 。
    傷 寒 五 六 日 , 中 風 , 往 來 寒 熱 , 胸 脅 苦 滿 , 嘿 嘿不 欲 飲 食 , 心 煩 喜 嘔 。 或 胸 中 煩 而 不 嘔 , 或 渴 , 或 腹 中痛 , 或 脅 下 痞 硬 , 或 心 下 悸 、 小 便 不 利 , 或 不 渴 、 身 有微 熱 , 或 咳 者 , 小 柴 胡 湯 主 之 。

        小 柴 胡 湯 方

柴 胡 半 斤   黃 芩 三 兩   人 參 三 兩   半 夏 半 升 ( 洗 )  甘 草 ( 炙 )   生 薑 各 三 兩 ( 切 ) 大 棗 十 二 枚 ( 擘 )     右 七 味 , 以 水 一 斗 二 升 , 煮 取 六 升 , 去 滓 , 再 煎, 取 三 升 , 溫 服 一 升 , 日 三 服 。 若 胸 中 煩 而 不 嘔 者 , 去半 夏 、 人 參 , 加 栝 蔞 實 一 枚 。 若 渴 者 , 去 半 夏 , 加 人 參合 前 成 四 兩 半 , 栝 蔞 根 四 兩 。 若 腹 中 痛 者 , 去 黃 芩 , 加芍 藥 三 兩 。 若 脅 下 痞 硬 , 去 大 棗 , 加 牡 蠣 四 兩 。 若 心 下悸 、 小 便 不 利 者 , 去 黃 芩 , 加 茯 苓 四 兩 。 若 不 渴 、 外 有微 熱 者 , 去 人 參 , 加 桂 枝 三 兩 , 溫 覆 微 汗 癒 。 若 咳 者 ,去 人 參 、 大 棗 、 生 薑 , 加 五 味 子 半 升 , 乾 薑 二 兩 。
    血 弱 氣 盡 , 腠 理 開 , 邪 氣 因 入 , 與 正 氣 相 搏 , 結於 脅 下 , 正 邪 分 爭 , 往 來 寒 熱 , 休 作 有 時 , 嘿 嘿 不 欲 飲食 , 藏 府 相 連 , 其 痛 必 下 , 邪 高 痛 下 , 故 使 嘔 也 , 小 柴胡 湯 主 之 。 服 柴 胡 湯 已 , 渴 者 屬 陽 明 , 以 法 治 之 。
    本 太 陽 病 , 不 解 , 轉 入 少 陽 者 , 脅 下 硬 滿 , 乾 嘔不 能 食 , 往 來 寒 熱 , 尚 未 吐 下 , 脈 沉 緊 者 , 與 小 柴 胡 湯。
    傷 寒 四 五 日 , 身 熱 惡 風 , 頸 項 強 , 脅 下 滿 , 手 足溫 而 渴 者 , 小 柴 胡 湯 主 之 。
    傷 寒 , 陽 脈 澀 , 陰 脈 弦 , 法 當 腹 中 急 痛 , 先 與 小建 中 湯 , 不 差 者 , 與 小 柴 胡 湯 主 之 。
    傷 寒 中 風 , 有 柴 胡 證 , 但 見 一 證 便 是 , 不 必 悉 具。 凡 柴 胡 湯 病 證 而 下 之 , 若 柴 胡 證 不 罷 者 , 復 與 柴 胡 湯, 必 蒸 蒸 而 振 , 卻 復 發 熱 汗 出 而 解 。
    陽 明 病 , 發 潮 熱 , 大 便 溏 , 小 便 自 可 , 胸 脅 滿 不去 者 , 與 小 柴 胡 湯 。
    陽 明 病 , 脅 下 硬 滿 , 不 大 便 , 而 嘔 , 舌 上 白 胎 者, 可 與 小 柴 胡 湯 , 上 焦 得 通 , 津 液 得 下 , 胃 氣 因 和 , 身濈 然 汗 出 而 解 。
    傷 寒 五 六 日 , 頭 汗 出 , 微 惡 寒 , 手 足 冷 , 心 下 滿, 口 不 欲 食 , 大 便 硬 , 脈 細 者 , 此 為 陽 微 結 , 必 有 表 ,復 有 裡 也 。 脈 沉 亦 在 裡 也 。 汗 出 為 陽 微 。 假 令 純 陰 結 ,不 得 復 有 外 證 , 悉 入 在 裡 , 此 為 半 在 裡 半 在 外 也 。 脈 雖沉 緊 , 不 得 為 少 陰 病 。 所 以 然 者 , 陰 不 得 有 汗 , 今 頭 汗出 , 故 知 非 少 陰 也 。 可 與 小 柴 胡 湯 , 設 不 了 了 者 , 得 屎而 解 。
    得 病 六 七 日 , 脈 遲 浮 弱 , 惡 風 寒 , 手 足 溫 , 醫 二三 下 之 , 不 能 食 , 而 脅 下 滿 痛 , 面 目 及 身 黃 , 頸 項 強 ,小 便 難 者 , 與 柴 胡 湯 , 後 必 下 重 。 本 渴 飲 水 而 嘔 者 , 柴胡 不 中 與 也 , 食 穀 者 噦 。
    若 已 吐 、 下 、 發 汗 、 溫 針 , 譫 語 , 柴 胡 湯 證 罷 ,此 為 壞 病 , 知 犯 何 逆 , 以 法 治 之 。
    傷 寒 六 七 日 , 發 熱 , 微 惡 寒 , 支 節 煩 疼 , 微 嘔 ,心 下 支 結 , 外 證 未 去 者 , 柴 胡 桂 枝 湯 主 之 。

        柴 胡 桂 枝 湯 方

桂 枝 ( 去 皮 )   黃 芩 各 一 兩 半   芍 藥 一 兩 半   人 參一 兩 半   甘 草 一 兩 ( 炙 )   半 夏 二 合 半 ( 洗 )   大 棗 六枚 ( 擘 )   生 薑 一 兩 半 ( 切 )   柴 胡 四 兩     右 九 味 , 以 水 七 升 , 煮 取 三 升 , 去 滓 , 溫 服 一 升。 本 云 : 人 參 湯 , 作 如 桂 枝 法 , 加 半 夏 、 柴 胡 、 黃 芩 ;復 如 柴 胡 法 , 今 用 人 參 作 半 劑 。
    太 陽 病 , 過 經 十 餘 日 , 反 二 三 下 之 , 後 四 五 日 ,柴 胡 證 仍 在 者 , 先 與 小 柴 胡 ; 嘔 不 止 , 心 下 急 , 鬱 鬱 微煩 者 , 為 未 解 也 , 與 大 柴 胡 湯 下 之 則 愈 。

        大 柴 胡 湯 方

柴 胡 半 斤   黃 芩 三 兩   芍 藥 三 兩   半 夏 半 升 ( 洗 )  生 薑 五 兩(
切 )   枳 實 四 枚 ( 炙 )   大 棗 十 二 枚 ( 擘 )     右 七 味 , 以 水 一 斗 二 升 , 煮 取 六 升 , 去 滓 , 再 煎, 溫 服 一 升 , 日 三 服 。 一 方 , 加 大 黃 二 兩 , 若 不 加 , 恐不 為 大 柴 胡 湯 。
    傷 寒 發 熱 , 汗 出 不 解 , 心 中 痞 硬 , 嘔 吐 而 下 利 者, 大 柴 胡 湯 主 之 。 傷 寒 十 三 日 不 解 , 胸 脅 滿 而 嘔 , 日 晡所 發 潮 熱 , 已 而 微 利 。 此 本 柴 胡 證 , 下 之 以 不 得 利 , 今反 利 者 , 知 醫 以 丸 藥 下 之 , 此 非 其 治 也 。 潮 熱 者 , 實 也。 先 宜 服 小 柴 胡 湯 以 解 外 , 後 以 柴 胡 加 芒 硝 湯 主 之 。

        柴 胡 加 芒 硝 湯 方

柴 胡 二 兩 十 六 銖   黃 芩 一 兩   人 參 一 兩   甘 草 一 兩( 炙 )   生 薑 一 兩 ( 切 )   半 夏 二 十 銖 ( 本 云 五 枚 , 洗)   大 棗 四 枚 ( 擘 )   芒 硝 二 兩     右 八 味 , 以 水 四 升 , 煮 取 二 升 , 去 滓 , 內 芒 硝 ,更 煮 微 沸 , 分 溫 再 服 。 不 解 , 更 作 。
    傷 寒 五 六 日 , 已 發 汗 而 復 下 之 , 胸 脅 滿 微 結 , 小便 不 利 , 渴 而 不 嘔 , 但 頭 汗 出 , 往 來 寒 熱 , 心 煩 者 , 此為 未 解 也 ,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主 之 。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方

柴 胡 半 斤   桂 枝 三 兩 ( 去 皮 )   乾 薑 二 兩   栝 蔞 根四 兩   黃 芩 三 兩   牡 蠣 二 兩 ( 熬 ) 甘 草 二 兩 ( 炙 )     右 七 味 , 以 水 一 斗 二 升 , 煮 取 六 升 , 去 滓 , 再 煎取 三 升 , 溫 服 一 升 , 日 三 服 。 初 服 微 煩 , 復 服 , 汗 出 便癒 。
    傷 寒 八 九 日 , 下 之 , 胸 滿 煩 驚 , 小 便 不 利 , 譫 語, 一 身 盡 重 , 不 可 轉 側 者 , 柴 胡 加 龍 骨 牡 蠣 湯 主 之 。

        柴 胡 加 龍 骨 牡 蠣 湯

柴 胡 四 兩   龍 骨   黃 芩   生 薑 ( 切 )   鉛 丹   人 參  桂 枝 ( 去 皮 )   茯 苓 各 一 兩 半 半 夏 二 合 半 ( 洗 )   大黃 二 兩   牡 蠣 一 兩 半 ( 熬 )   大 棗 六 枚 ( 擘 )     右 十 二 味 , 以 水 八 升 , 煮 取 四 升 , 內 大 黃 , 切 如棋 子 , 更 煮 一 兩 沸 , 去 滓 , 溫 服 一 升 。 本 云 : 柴 胡 湯 ,今 加 龍 骨 等 。
    傷 寒 六 七 日 , 無 大 熱 , 其 人 躁 煩 者 , 此 為 陽 去 入陰 故 也 。
    傷 寒 三 日 , 三 陽 為 盡 , 三 陰 當 受 邪 , 其 人 反 能 食而 不 嘔 , 此 為 三 陰 不 受 邪 也 。
    傷 寒 三 日 , 少 陽 脈 小 者 , 欲 已 也 。
    婦 人 中 風 , 發 熱 惡 寒 , 經 水 適 來 , 得 之 七 八 日 ,熱 除 而 脈 遲 身 涼 , 胸 脅 下 滿 , 如 結 胸 狀 , 譫 語 者 , 此 為熱 入 血 室 也 , 當 刺 期 門 , 隨 其 實 而 取 之 。
    婦 人 中 風 , 七 八 日 續 得 寒 熱 , 發 作 有 時 , 經 水 適斷 者 , 此 為 熱 入 血 室 , 其 血 必 結 , 故 使 如 瘧 狀 , 發 作 有時 , 小 柴 胡 湯 主 之 。
    婦 人 傷 寒 , 經 水 適 來 , 晝 日 明 瞭 , 暮 則 譫 語 , 如見 鬼 狀 , 此 為 熱 入 血 室 , 無 犯 胃 氣 及 上 二 焦 , 必 自 愈 。
    三 陽 合 病 , 脈 浮 大 , 上 關 上 , 但 欲 眠 睡 , 目 合 則汗

沒有留言: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