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瘟疫、溫毒
溫病與溫疫
關於溫病與溫疫的關係,吳又可在《溫疫論》中說:"夫溫者熱之始,熱者溫之終,溫、熱首尾一體,故又為熱病即溫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門闔戶,如徭役之疫,眾人均等之謂也。"可見,吳又可認為溫病就是熱病,也就是溫疫,溫病、熱病、溫疫雖然名稱不同,但是並沒有區別,都具有傳染性。清末的醫學家陸九芝在他的著作《世補齋醫書》中說:"溫為溫病,熱為熱病……與瘟疫辨者無它,辨其傳染不傳染耳。"可見,陸九芝認為溫病與溫疫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傳染性,溫病不傳染而溫疫傳染。把這兩位學者的話相互對照,應該說二者都過於絕對化。溫疫的傳染性強,可以導致大流行,才稱為"疫",但是溫病也不是絕對不傳染。溫病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傳染性的,一類是有傳染性的,不過傳染性不強,不會造成大面積流行,所以不稱為疫。就是說,溫病與溫疫的區別,就在於溫疫有強烈的傳染性,能夠導致大流行;溫病有的不傳染,有的雖然傳染,但是不會導致大流行,所以不稱為疫。從今天的觀點來看,溫病分為諸多種類,溫疫僅是其中的一個種類。也就是說,溫病的範圍廣,溫疫的範圍窄,溫病包括溫疫。還應當說明的是,溫疫也不是僅指一種病,《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之說,可見溫疫也包括不少病種,它是具有強烈傳染性,能夠造成大流行的一類溫病的統稱。
溫病與溫毒
關於溫病與溫毒的關係,應該說溫病包括溫毒,溫毒是多種溫病中的一種類型。"溫毒"這個名詞有兩個概念,一是指病因,它是一種具有"毒"的特點的溫熱邪氣,所以稱為溫熱毒邪,簡稱為溫毒。一是指病名,這種溫病的臨床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除了全身發熱之外,又有某個局部紅、腫、熱、痛的表現;一是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是它不一定都造成大面積流行,所以不稱為疫。溫毒的“毒”,是指火熱蘊結成毒,具體表現就是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溫熱邪氣所導致的溫病雖有熱象,但不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所以把具有這種特殊表現的病變稱為溫毒,認為它的病因是溫熱毒邪。比如,痄腮可見發熱,兩腮紅腫酸痛;大頭瘟可見高熱,頭面紅腫熱痛,甚至兩眼不能睜開;爛喉痧可見咽喉紅腫疼痛,甚至糜爛。由此可以看出,溫毒也不是一種病,而是具有上述兩個特點的一類溫病的統稱。(劉景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