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素問》
經脈別論: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素問釋義說:凡喘皆肺病,而所因不同,故五臟之氣藏乘之,皆能為喘,然其因於肺之不降一也。衛氣夜行於陰,自足少陰始,腎間動氣,呼吸之門,夜行則衛不得藏,而腎氣復動故喘)(淫氣,妄行逆亂之氣,肺受子氣,不克清降);有所墮恐,喘出於肝(王冰說:恐傷於肝,墮損筋血,因而奔喘,故出於肝也。腎志為恐,肝虛亦可為恐,調經論說: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本神論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情志與五臟的配屬關係,本非絕對),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類經說:驚恐則神氣散亂,肺藏氣,故喘出於肺也),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素問直解:度水跌仆,則暨墮且驚,甚於夜行,故喘出於腎與骨),不能上合於肺,淫氣害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陽明脈解篇: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張志聰說:此言胃絡之上通於心也。惋、驚恐貌。厥氣上逆於肺則喘。逆於心則驚。經言陽氣入陰。陰陽相搏則恐。如人將捕之。蓋陽明之熱。上逆於少陰。陰陽相搏。則恐而惡人也。類經說:陽明氣逆而厥,則為喘惋。惋,憂驚也。故惡人之煩擾。)。帝曰:或喘而死,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張志聰說:連、謂臟腑經絡之相連也。蓋手太陰之脈還循胃。陽明之絡通於心。如熱邪厥逆於上。干於心肺之經而為喘惋者生。干於心肺之臟則死矣。類經說:連臟者敗及三陰,故死。連經則肌表之疾耳,故生。)。
脈要精微論:肝脈搏堅而長,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原文及類經注: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 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肝脉搏坚而长,肝自病也,脏病于中,色必外见,其色当青而不青者,以病不在脏而在经也。必有坠伤,若由搏击。则血停胁下而气不利,故令人喘逆。若其 散,则肝木不足,脾湿胜之,湿在肌肤,故颜色光泽,病为溢饮。又肝脉涩甚为溢饮,义见前章。)
逆調論: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原文及類經註解: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善。(水病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故为不得卧卧则 喘者,标本俱病也。义详针刺类三十八。上文所问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义类此节,故不复答。愚按∶本篇所论喘息不得卧者,有肺胃肾三脏之异∶在肺络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病之微者也;在胃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甚于肺者也。在肾者,不得卧卧则喘也,又其甚者也。夫息有音者,即喘之渐,喘出于肾,则病在根 本矣,故愈深者必愈甚。凡虚劳之喘,义亦犹此,有不可不察也。)(此句又為喘之總訣。)
(喘息不得臥有三:
1.在肺絡: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2.在胃:不得臥而息有音
3.在腎:不得臥,臥則喘)
生氣通天論: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陰陽別論:陰爭于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水熱穴論:水病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
補充(內經)
1.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
2.太陽脈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太陽臟膀胱也,陽氣獨至也,當取主骨、太陰瀉之。)
3.少陰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精虛,氣不歸元)
4. 二陽之病發心脾,其傳為息賁。(胃病,肺失所養)
5.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6.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補充(病源)
1. 上氣鳴息候:肺主於氣,邪乘於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診其肺脈滑甚,為息賁上氣。脈出魚際者,主喘息,其脈滑者生,駃者死。
2.上氣喉中如水雞鳴:肺病令人上氣,兼胸膈痰滿,氣行壅滯,喘息不調,致咽喉有聲,如水雞之鳴。
3.奔氣候:夫氣血循行於經絡,周而復始,皆有常度。肺為五臟上蓋,主通行於府臟之氣。若肺受邪,則氣道不利,氣道不利,則諸臟氣壅失度,故氣奔息。
《金匱》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喘方
麥冬湯 《金匱》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此主之。
麥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 甘草各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此即竹葉石膏湯去竹葉、石膏,加大棗也。專清肺胃之火。若火逆甚,仍用竹葉、石膏為妙。)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傷寒論》 喘家主之。
于桂枝湯內加厚樸二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餘依前法。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此湯主之。
麻黃四兩,去節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棉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即越婢湯加杏仁,去薑、棗。)
定喘湯 振生方 治肺寒膈熱哮喘。
麻黃 款冬花 半夏 桑皮各二錢 蘇子二錢 杏仁一錢五分 白果二十一枚,碎炒 黃芩 甘草各一錢
以上水煎,徐徐服。
皺肺丸 治喘。
款冬花 知母 秦艽 百部去心 紫苑 貝母 阿膠 糯米炒,各一兩 杏仁另研,四兩
上為末,將羊肺一具,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濾過,灌入肺中,繫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爛成膏,搜和前藥末,杵數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桑白皮煎湯下。
清燥救肺湯 治膹鬱喘嘔。
桑葉三錢,經霜者 石膏二錢半,炒 甘草一錢 胡麻仁一錢,炒研 阿膠八分 人參七分 麥門一錢二分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黃 枇杷葉一片,去毛,蜜炙
上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越婢加半夏湯俱見咳嗽。
(按:此二方為喘之主方,其餘眾方意不能外此,即有他法,必有別因,當隨證增減也。)
麻黃湯見傷寒、資生腎氣丸、瀉白散錢乙、黑錫丸俱見通治。
(按:黑錫丸鎮納元氣,為治喘必備之藥,當蓄在平時,非一時所能驟合也。)
(葉天士說:喘病之因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治下之法,壯水源已熄內風為主。於臥時繼以清肅上中二焦,小劑守常。(年少從肺治,年老從[腎治)
肺位最高,主氣,為手太陰脈,其臟體惡寒惡熱,宜宣辛則通,微苦則降,若氣味重濁,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矣。)
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