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癘鬼疰《素問》
遺篇,刺法論: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天牝,《內經》注云:鼻也,空虛能受天地出氣,故曰天牝。欲其來往出入。)復得其往,即不邪干,氣出於腦,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五氣護身已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泄汗。
《病源》
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侯,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疾疫。病無長少,率皆相似,如有鬼癘之氣,故云疫癘。
中惡(如絞腸痧)之類 精神衰弱,為鬼神之氣卒中之。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凡卒中惡,腹大而滿者,診其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浮者,生。又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焱(音驗,同焰)如疾者,生。(脈大段如此,亦不可泥。卒然吐血多者,多系中惡,莫作吐血治。)
(醫學百科說:
鬼疰 病名。突發心腹刺痛,甚或悶絕倒地,并能傳染他人的病證。《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人先天地痛,忽被鬼邪所擊,當時心腹刺痛,或悶絕倒地,如中惡之類。其得差之后,余氣不歇,停住積久,有時發動,連滯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故謂之鬼疰也。”迭用犀角散、常山散、鮫魚皮散等。參見疰有關各條。)
(台灣WIKI說: 鬼疰,「疰」音同「住」。在渤海郡司農所著的《西荒奇聞錄》中早有記載。指很多不甘心死亡的冤魂因為找不著去陰間的路而乾脆滯留人間,但因為長期沒有實
體,所以忍受了不少痛苦和麻煩。有些便決定入主常人的軀體,用鬼氣擠走人本身的精魂。基本類似於「借屍還魂」。可信度有待考證。
迷信者稱流注,即流竄無定隨處可生的多發性深部膿瘍。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體內有「鬼」居住。現認為是肺結核之類的疾病),掃邪氣、惡毒、蠱疾(「心志惑亂之疾」,神經失常,大便時常拉出雞肝樣的血塊。現認為是「蟲積」之症)等。)
(實用中醫辭典認為鬼疰即是癆瘵)
屍厥 陰陽逆也,其狀如死,猶微有息而不恒,脈尚動而形無知也。脈沉大而滑,身溫而汗,此為入腑,氣復自愈。若唇青身冷,此為人臟,即死。
鬼擊 謂鬼癘之氣擊著於人也。得之無漸,如人以刀矛持刺狀,胸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為鬼排,重者,死。
卒魘 魂魄外遊,為他邪所執,欲還未得,忌火照之,照則神魂遂不復入,乃死。若在燈光前魘者,是本由明出,不忌火。
三屍諸蟲 其蟲與人俱生,而此蟲忌血,能與鬼靈相通,常按引外邪,為人患害。其發作之狀,或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無處不惡,或腹痛脹急,或磥(音壘,石積累貌)塊踴起,或攣引腰脊,或精神雜錯。變狀多端,其病大同小異,但以一方治之者,故名諸屍也。
屍注 是五屍內之屍注,而挾外鬼邪之氣,流注身體,令人無處不惡,每節氣改變,輒至大惡。積月累年,漸就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易旁人,乃至滅門,以其屍病注易旁人,故謂屍注。
喪屍 人有年命衰弱,至於喪死之處,心意有所畏惡,其身內屍蟲,性既忌惡,使更引外邪,共為疹病。其發亦心腹刺痛,脹滿氣急,但逢喪處其病則發,故謂之喪屍。
屍氣 人有觸值死屍,或臨屍,其屍氣入腹內,與屍蟲相接成病。其發亦心腹刺痛,脹滿氣急,僅聞屍氣則發,故謂之屍氣。
諸注 謂邪氣居住人身內,故名為注。又注易旁人也,乃有三十六種,九十九種,而方皆不顯其名。所載有風、鬼、轉、注、生、死、邪、氣、寒、熱、冷、蠱、毒、惡、 忤、遁、走、溫、喪、哭、殃、食、水、骨、血、溫、痹、勞、微、泄、石、產、土、飲,以上諸注,皆正氣虛而邪氣傳綿也,與諸屍病相近。
又有九種注:一曰風注,二曰寒注,三日氣注,四曰生注,五曰涼注,六曰酒注,七曰食注,八曰水注,丸曰屍注。(諸注症並詳原書。)
疫癘方
小金丹方 《素問》
辰砂二兩 水磨雄黃—兩 葉子雌黃一兩 紫金半兩 ( 愚按以金箔同藥研之,可為細末)。
同入合中,外固丫地—尺,築地實,不用爐,不須藥制,用火二十斤燃之也, 七日終,(常令火不絕。)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合子,即磁罐之屬。)取出順日研之(順日研之,謂左旋也。)三百。煉白沙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望東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氣咽之,服十粒,無疫干也。
還魂湯 《金匱》 救卒死、客忤死。
麻黃三兩,去節,一方四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 甘草一兩,炙,《千金》用桂心二兩
上三味,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分令咽之,通治諸感忤。《千金方》云:此方主卒忤,鬼擊,飛屍,諸奄忽氣絕復覺,或已無脈,口噤拗不開,去齒下湯。湯入口不下者,分病人髮,左右足踏肩引之。藥下,復增取一升,須臾立甦。
又方
韭根一把 烏梅二七個 吳茱萸半升,炒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櫛內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外台走馬湯 《金匱》附方 治中惡心腹痛,腹脹,大便不通,並治飛屍鬼擊。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碎。捻取自然汁飲之,當下,老少量之。
雄黃粉 《千金翼》 治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
雄黃一味為粉。以酒服一刀圭,日三。血化為水。
治瘟方 《外台》 瘟疫傳相染著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屍者。
赤小豆 鬼箭羽 鬼臼 雄黃研 丹砂各二兩
上五味,搗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一丸,可與病人同床。
辟瘟殺鬼丸 《外台》
虎頭骨五兩,炙 朱砂一兩半,研 鬼臼一兩 雄黃一兩半,研 皂莢一兩,炙 雌黃一兩半,研 蕪荑一兩
上七味,搗篩,以蠟蜜和彈丸大,絳囊盛。繫臂,男左女有。家中置屋四角,月朔望,夜半,中庭燒一丸。忌生血物。
八毒赤丸 《寶鑒》 治鬼疰病。
雄黃 礬石 朱砂 附子炮 藜蘆 丹皮 巴豆各一兩 蜈蚣一條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七丸,冷水送下,無時。(礬石,或作礜石。)
紫金錠、蘇合丸二方俱見通治。
補充:
著痧:唇甲、肘窩、膕窩、兩頸前旁青紫,或有青痧筋;頭暈痛,偶有神昏;脘腹悶痛、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
刮痧法:見暍門附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