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蘭台軌範---臌脹水腫

臌脹水腫

《靈》、《素》
《靈》脹論:黃帝問曰:願聞脹之舍。歧伯曰:夫脹者,皆在於臟腑之外。 (四字總括明透。)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舍,言留止之处也。),詳類經臟腑諸脹)。帝曰:未解其意。
岐伯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 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閭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榮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
水脹篇:黃帝問于岐伯曰:膚脹臌脹腸覃石瘕石水(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腎脈...微大為石水,起臍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素問陰陽別論說:陰陽結邪,多陰少陽,名曰石水,少腹腫;素問大奇論說:肝腎並沉為石水),何以別之? 
歧伯答曰:始起也,目窠上(眼瞼;類經說:目之下為目窠;素問評熱論說: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水邪乘陽明脈,望診即可見),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
歧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鼓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按之深陷,不能遽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靈樞識 說:按論急診尺篇云: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又金匱說: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跗種,按之沒指,不惡風。又說: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巢源說:燥水,為水氣溢於皮膚,因令種滿,以指畫肉上,則隱隱成文字者,名曰燥水;以指畫肉上,隨畫隨散,不成文字者,名曰濕水。由此推之,膚脹即金匱所謂皮水、風水,巢源所謂燥水。)
臌脹何如?
歧伯口; 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腹壁有青色脈絡突起如筋者,靜脈怒張),此其侯也。
補: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耶?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刺脹之血絡而放出惡血,無論虛實,凡有血絡之外見者,必先瀉之,而後因虛實以調其經)
鑑別:
凡按之窅而不起者,為皮下有水(水復原的速度比較慢);凡按之隨手而起者為氣(氣復原的速度比較快)。

水腫、膚脹、臌脹的鑑別
水腫---手按其腹,隨手而起,皮澤而薄。(水在腹中,氣在皮下)
膚脹---即風水、皮水---空空然不堅,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水在皮下,氣在腹中)
臌脹---腹部皮膚呈青黃色,腹筋起
 水腫、膚脹、臌脹的共同點:都全身腫脹

腸覃(音談,腸覃,指附腸而生的腫物。覃與蕈同,蕈,地菌也,腸中垢渣,凝聚生瘜肉,猶濕氣蒸騰,生蕈於木上,故謂腸蕈)何如?
岐伯口: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即腸覃)內 生(注證發微說:寒氣客於腸外,衛氣有時而入,寒氣與衛氣相搏,衛氣不得營運,彼此相繫,癖而內著於腸,致使惡氣從茲而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石瘕(胞宮內之癥塊)何如?
歧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 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則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腸覃與石瘕皆屬癥積,皆無[腫]的症候表現,此所謂導,當是引導、疏導之義,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堅者削之,故治療癥結堅硬之疾、當用消削漸磨的方法,如陳無擇的烏喙丸用以治腸覃,羅天益有晞露丸治療腸覃,見睍丸治療石瘕皆可參考。)。
陰陽別論云:陰陽結邪,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邪氣臟腑病形篇:腎脈微大,為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水為有形之物,故按之即起。膚脹為無形之氣,故按之不起。腸覃乃腸外惡氣所結,故月事仍下。石瘕乃胞中惡血所凝,故月事不行。各有定理也。至石水則在少腹之中,水結不散之症。若臌脹,則非氣非水,臟腑皮肉俱堅腫,邪盛正衰,難為治矣。
《素》腹中論: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岐伯對曰:名為臌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水熱穴論:黃帝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岐伯對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
腎者,胃之關(門戶要會之處,所以司啟閉而出入也;水谷入胃,清者由前陰而出,濁者由後陰而出。腎氣化則二陰通;腎氣不化則二陰閉;腎氣壯則二陰調;腎氣虛則二陰不禁)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故凡水病,下為跗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
氣厥論:肺移寒於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之病也。
 類經說:涌水者,水自下而上,如泉之涌也。水者阴气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肺移寒于肾,则阳气不化于下,阳气不化,则水泛为邪而客于大肠,以大肠为肺之合也。但按腹不坚,而肠中濯濯有声者,即是其候。涌, 同。
陰陽應象大論:濁氣在上,則生瞋脹(類經說:清陽主升,陽衰於下而不能升,故為
飱泄;濁氣主降,陰滯於上而不能降,故為瞋脹)。
《金匱》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 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 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窠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刻,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 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為肺脹,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裡水者,—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白朮湯主之。
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
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若少氣,小便難。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帥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博,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血分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 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脅鳴相遂;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氣分,非水病,但此病無所附,因血分而類及之也。然《金匱》云氣分,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則氣分似為水在氣中之病。
《病源》
水分候  水分者,言腎氣虛弱,不能制水,今水氣分散,流布四肢,故云水分。但四肢皮膚虛腫,聶聶而動者,名水分也。
燥水候  燥水,謂水氣溢於皮膚,因令腫滿,以指畫肉上,則隱隱成文字者,名口燥水也。
水腫之病,十頭萬緒,雖在形體,而實內連臟腑。不但難愈,即愈最易復病,復即更難再愈。所以《內經》針水病之穴多至百外,而調養亦須百日,反不若膨脹之征,一愈可以不發。治此症者,非醫者能審定病症,神而明之,病者能隨時省察,潛心調攝,鮮有獲全者。
臌脹水腫方
此卷載水腫之方最備,但病情不同,各有所宜,當細辨之。
雞矢醴方  《素問》  心腹滿,旦食不暮食
羯雞矢八合,研,炒焦  無灰酒三碗
上共煎乾至一半許,用布濾取汁,五更熱飲,則腹鳴,辰巳時行二三次,皆黑水也。次日覺足面漸有皺紋,又飲一次,則漸皺至膝上而病癒矣。
(雞矢釃微寒,能消積下氣,通利二便,袪濕熱。)
防己茯苓湯  《金匱》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主之。
防已  黃芪  桂枝各三兩  甘草二兩  茯苓六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甘草麻黃湯  《金匱》  裡水主之。
甘草二兩  麻黃四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重覆出汗,不汗再服,慎風寒。
麻黃附子湯  《金匱》  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金匱》注云:杏子湯未見,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三兩  甘草二兩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分,日三服。(發汗為治水要訣,此乃發腎水之汗也。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金匱》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此方主之。
桂枝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枳朮湯  《金匱》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此方主之。
枳實七枚  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散。
蒲灰散  《金匱》 小便不利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力寸匕,日三服。
己椒藶黃丸  《金匱》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此方主之。
防己  椒目  葶藶熬  大黃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
渴者,加芒硝半兩。(此治腸間之水,外症不必有水象也。
牡蠣澤瀉散  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牡蠣熬  澤瀉  瓜蔞根  蜀漆洗去腥  葶藶熬  商陸根熬  海藻洗去鹹,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
大腹水腫方(千金)  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
牛黃二分  椒目三分  昆布  海藻各十分  牽牛子  桂心各八分  葶藶六分
上七味,為末,別搗葶藶如膏,合和丸,如桐子。飲服十丸,日二,稍加,小便利為度。
貞觀九年,漢陽王患水,醫所不治,余處此方,日夜尿一二斗,五六日即瘥。
(犀牛黃利水解毒、化痰清熱走三焦故主其間,稀釋酷厲,溶解膠結,換解毒素,沃澤經隧能療他藥所不能療之水)
麻豆湯  《千金翼》 遍身腫,小便澀。
麻黃二升,熬研(熬則發散力弱)  烏豆一斗,以水四斗,煮取一斗  桑根白皮切,五升
上三味,以豆汁納藥,煮取六升。一服一升,日二服,三日令盡。(豆不多不能取效。)
十水丸  《千金翼》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
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
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藳本主之;
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
第六之水,先從面至足腫,名元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
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瀉主之;
第八之水,先四肢小腫,其腹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
第九之水,先從小腸滿,名曰暴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
第十之水,乍盛乍虛,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藥,皆等分,與病狀同者則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當以意節之。(十水之名,《病源》亦詳載其狀,今立此十方,想當時本有此分別也,姑存之。
舟車神佑方  河間  水腫水脹,形氣俱實者。
黑牽牛四兩 、大黃二兩酒浸甘遂一兩麵裹煨橘紅大戟麵裹煨,芫花醋炒,青皮炒各一兩 ,木香五錢、檳榔五錢輕粉一錢
上為末,水丸。每服五分,五更滾水下。大便利三次為度,若一二次不通利,次日漸加至一錢。若服後大便利四五次,或形氣不支,則減其服,三分二分俱可,或隔一二三日服一次。以愈為度,甚者忌鹽醬百日。
(輕粉為氯化汞,無大棗故力比十棗湯更峻,竄透功瀉之力更猛。)
大聖濬川丸  《類方》
大黃  牽牛  郁李仁各一兩  木香  芒硝各三錢  甘遂半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量人虛實服之。(此下水之峻劑。
木香散  《類方》  單腹脹
木香  青皮  白朮  薑黃  豆蔻各半兩  阿魏  畢澄茄各一兩
上為未,醋丸如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
葶藶丸  《外台》  水腫及腳,並虛腫。
葶藶子半兩牽牛子半兩生熟各半  澤漆葉海藻洗去鹽炙昆布如上炙  桑根白皮炙  甘遂熬  椒目  郁李仁各三分  桂心一分
上為木,蜜丸,桐子大。一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二十丸。
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方  《外台》
香薷五十斤納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上數寸,煮濃汁去滓,煎令可,丸桐子大。服五丸,日三。小便多為度。(又一丸法。
療患氣兼水身面腫垂死方  《外台》
桑白皮  茯苓  郁李仁各各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三兩洗  赤小豆一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二升半。分三服。
五香散  《局方》  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導壅滯,發散邪熱。治陰陽之氣鬱結不消,諸熱蘊毒,腫痛結核,中脘不快,心腹脹滿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藿香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後溫服。(此方治氣分亦宜。)
五皮散  《局方》  治風濕客於脾經,氣血凝滯,以致面目虛俘,四肢腫滿心腹臌脹,上氣促急。兼治皮水妊娠胎水。
五加皮  地骨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等分
上五味,每三錢,水煎熱服。(一方加白朮、磨沉香、木香。
(諸藥用皮,取其輕淡不過寒、不過表、不過熱、不過瀉,輕可去實,茯苓可加倍之。)
治蠱脹方  雜抄方
大麥粉五錢
(大麥味鹹,平涼滑膩,能補虛壯血脈)
敷藥  《類方》  腹滿堅硬如石,陰囊腫大,先用甘草嚼。後用此。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
上為末,用醋調麵和,覆貼腫處,仍以軟絹(一說綿)裹住。
沉香琥珀丸  水腫一切急難症,小便不通。
琥珀  杏仁  紫蘇  赤茯苓  澤瀉各五錢  葶藶  郁李仁去皮、尖  沉香各一兩半  陳皮  防己各七錢半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麝香為衣。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空心人參湯送下。量虛實加減之。
(沉香化氣,琥珀化血,兩者皆靈異之品,氣分、血分兼治,琥珀當加至一兩五錢)
調榮飲  治淤血流滯,血化為水,四肢浮腫,皮血赤紋,名血分
蓬峨朮  川芎  當歸  延胡索  檳榔  陳皮  赤芍  桑皮炒  大腹皮  赤茯苓  葶藶  瞿麥各一錢  大黃一錢五分  細辛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上以姜、棗水煎服。(血分之病,《金匱》有病無方,此為至當。
烏鯉魚湯  《類方》  水氣,四肢浮腫
烏鯉魚一尾  赤小豆  桑皮  白朮  陳皮各三錢  蔥白五根
上以水三碗,同煮,不可入鹽。先吃魚,後服藥,不拘時。
小胃丹  丹溪
芫花醋炒,過一宿,瓦器內不住手攪,炒令黑,不可焦,一兩半  甘遂麵裹,長流水浸半月,煮,曬乾,一兩半  大黃紙裹煨,勿令焦,焙乾,切,以醋浸,炒熟焙乾,一兩半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曬乾,五錢  黃柏三兩,炒
上五味,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津液吞下,或白湯下。取膈上混痰積熱,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此即十棗湯加大黃、黃柏。
煨腎散  腎家水腫
甘遂三錢  豶豬腰子一個
上細批破,少鹽椒淹透,摻藥末上,荷葉包裹,煨燒熟。溫酒嚼服之。
禹餘糧丸  十種水氣,腳膝腫,上氣喘滿,小便不利,但是水氣悉皆治之。許學士及丹溪皆云:此治臌脹之要藥。(即針砂丸,又名蛇含石丸。
蛇含石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入炭火中燒。石與銚子一般紅,用鉗取蛇黃,傾入醋中候冷,研極細末,聽用。
 禹餘糧三兩 、真針砂五兩,以水淘淨,炒乾,入餘糧一處,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醋乾為度,後用銚並藥入炭火中,燒紅鉗出,傾藥淨磚地上,候冷研細  以三物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治水多是取轉,惟此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項藥扶持,故虛人老人皆可用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  桂心  白豆蔻  大茴香  蓬朮  附子  乾薑  青皮  三棱  白蒺藜  當歸各半兩,酒浸一宿
上為未,入前藥拌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再杵為丸,梧子大。食前溫酒白湯任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鹽,一毫不可人口,否則發疾愈甚。但試服藥,即於小便內旋去,不動臟腑病。日三服,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真神方也。(此方兼治有形之積塊。
越婢湯《金匱》、越婢加朮湯方見風門五苓散通治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金匱》,即腎著湯,見腰痛、十棗湯痰飲防己黃芪湯《金匱》,見濕門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水腫病的基本治法及其運用---詳見秦伯未之謙齋醫學講稿上篇
治水種提點:
1.忌鹽2.不求速3.不輕易更方4.注意五不治之症

不治之症:如經多方治療而水腫日益加重出現:口唇爪甲青紫,呼吸喘促不能平臥,缺盆、背心、足心平滿,紋理消失,肚臍腫滿反突,陰囊種類,皮膚流水,眼球腫脹失神,舌質晦暗等,表示病情嚴重不可治。 

沒有留言: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