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證 附強中
《靈》、《素》《靈》師傳篇: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胃火上炎,心血被爍,而懸懸不寧也)善饑。
《素》氣厥論: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心火不足,不能溫養肺金而移之以寒,寒則金冷,金冷則氣沉不得升,水去多則肺氣從而索已)
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死不治。
(吳醫匯講:二陽者,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也。其病發于心脾,蓋因思爲脾誌,而實本于心。其始也,有不得于隱曲之事,于是思則氣結,郁而爲火,以致心營暗耗,既不能下 交于腎,脾土郁結,又轉而克腎,是以男子少精,女子不月,無非腎燥而血液乾枯也。且夫脾有郁火,則表裏相傳,胃津亦涸;大腸爲胃之傳道,故并大腸而亦病 也。此二陽之病,當以燥火之證言,在胃則爲消、爲格,在腸則爲閉、爲鞭;至于胃腑既燥,而脾無以行其津液,則爲風消。風消者、火甚而生風,脾憊而肌肉消削 也。大腸之燥傳入于肺,則爲息奔。息奔者,息有音而上奔不下也。四臟二腑交相燔灼,陰液盡耗,故直斷爲“死不治”。昔王安道以腸胃有病,延及心、脾,颠倒 其說,于“不得隱曲”之故,闕而未洋。喻嘉言闡發稍明,亦但言其所當然,而未窮其所以然,故更詳之。)
氣厥論: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金匱》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此症不可誤認蛔厥。)
《病源》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坐熱氣留於經絡,血氣壅澀,故成癰膿。
內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利多不得潤養五臟,臟衰,則生諸病。由腎盛之時,恣意快情,致使虛耗,故不渴而小便多也。
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由少服五石,熱住於腎中,下焦虛。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于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制精液。若精液竭,則諸病生矣。
消證方
文蛤散 《金匱》 渴欲飲水不止者主之。《傷寒論》治心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
文蛤五兩(文蛤,功擅軟堅,且利水徹熱)
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欲飲而不渴,乃胸中有水而口燥也。)
消渴方 《千金》
瓜蔞根 生薑各五兩 麥冬 蘆根切,各二升 茅根切,三升
上五味,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清胃之主方。)
茯神湯 《千金》 泄熱止渴。治胃腑實熱,引飲常渴者。
茯神二兩 瓜蔞根五兩 生麥冬五兩 葳蕤四兩 知母四兩 生地黃六兩 小麥二升 大棗二十枚 淡竹葉切,三升
上九味,以水三斗,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渣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不問早晚,但渴即進,通治渴患熱者。
黃連丸治渴方 《千金》
黃連一斤 生地一斤
上二味,絞地黃汁浸黃連,出,曝燥,復內汁中,令汁盡,乾搗末,蜜丸桐子大。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拘。亦可為散,酒服方寸匕。(此治胃中有伏火之方。制法神妙。《本事方》用冬瓜汁收入黃連內為丸,即以冬瓜汁煎大麥仁湯,下亦仿此義,則知多吃冬瓜亦妙也。)
桑根湯 《千金翼》 主日飲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上一味,水煮,以味濃為度。適寒溫,任性飲。戒食鹽。
神效散 《本事方》 治渴疾飲水不止。
白浮石(清肺止渴治淋清痰) 蛤粉 蟬蛻各等分
上細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服,不拘時候。神效。(鯽魚膽:味苦;性寒;有毒。肺;肝经。清肝明目,清泄胃火,杀虫止痒,治肝胆湿热,砂眼,目赤肿痛,疥疮,寄生虫病,脚气,疳;疮;阴蚀疮。鲫鱼胆有毒,不宜直接吞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中毒症狀:1、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偶有黑便等胃肠道症状。2、中毒较重的,可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颜面浮肿,还有少尿、蛋白尿、血尿和无尿、腰痛等泌尿系统症状。3、头昏、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迷。)
豬腎薺苨湯 《千金》 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作癰疽,皆由腎熱。凡如此等,宜服。
豬腎一具 大豆一升 薺苨三兩 人參二兩 石膏二兩 茯神 磁石棉裹 知母 葛根 黃芩 甘草 瓜蔞根各二兩(豬腎、大豆引諸藥入腎)
上十二味,父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
腎氣丸見通治、白虎人參湯見暍門、乾裂方見虛勞
內經研究大成消癉(音單)P1688-1794
金匱消渴篇
錢氏白朮散
白茯苓丸
雜病廣要---消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