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痿弱無力舉動不能)
《素問》
《素問》痿論: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歧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熱及筋脈骨肉)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三陰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凡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肝氣熱,則膽瀉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脛急而攣,發為筋痿(筋膜受熱則血液乾燥,故拘急而攣,為筋痿也);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脾與胃以膜相連而開竅于口,故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脾主肌肉,今熱蓄于內,則精氣耗傷,故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肺志不伸,則氣鬱生火,故喘息有聲,發為肺鳴。金臟病則失其清肅之化,故熱而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故五臟之痿,皆因于肺氣熱,則五臟之陰皆不足,此痿之生於肺也),此之謂也。(痿症總屬熱,而皆關於肺,後人治痿而用燥熱之藥,俱誤。)(五痿之證雖異,總皆謂之痿。)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胞絡者,子宮之絡脈也。《評熱病論》曰: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故悲哀太甚,則心繫急而胞絡絶,上下不交,亢陽內動,逼血下崩,令人數為溺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本病》,古經篇名。血失則大經空虛,無以滲灌肌肉,榮養脈絡,故先為肌肉頑痹而後傳為脈痿者,生於心也。)。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所欲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陰氣傷也),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宗筋者聚于前陰,精傷于內,氣陷于下,故為白淫,即今之所謂帶濁也。)。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有漸于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以水為事,從事于卑濕之所也。相,並也),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濕着于肉,則衛氣不榮,故肌肉頑痹而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黃帝曰:何以別之(此下辨五痿之色證也。)?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蠕者軟,微動貌,又曰蟲行貌。);腎熱者,色黑而齒槁。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論言者,即《根結篇》曰:痿疾者取之陽明。),何也?歧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陽明,胃脈也。主納水谷,化氣血,以資養表裡,故為五臟六腑之海而下潤宗筋。宗筋者,前陰所聚之筋也。為諸筋之會,凡腰脊溪谷之筋,皆屬於此,故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于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經脈之海者,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也,故主滲灌溪谷。衝脈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夾臍上行,陽明脈亦夾臍旁,去中行二寸下行,故皆會于宗筋。)。(氣街,一名氣沖,足陽明經穴,在毛際兩旁,鼠鼷上一寸動脈處。)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宗脈聚于前陰,前陰者,足之三陰陽明少陽及沖任督蹺九脈之所會也。九者之中,則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沖為經脈之海,此一陰一陽總乎其間,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也。會于氣街者,氣街為陽明之正脈,故陽明獨為之長。
帶脈者,起於季脅,圍身一周。督脈者,起於會陰,分三岐為任沖而上行腹背。故諸經者,皆聯屬於帶脈,支絡于督脈也。)。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至馳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為用。此所以當治陽明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榮,(諸經所溜為榮。)而通其俞,(諸經所注為俞。)調其虛實,和其順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諸經之所溜為滎,所注為俞,補者所以致氣,通者所以行氣。上文雲獨取陽明,此復雲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蓋治痿者當取陽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經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陽明厥陰之滎俞,脈痿者取陽明少陰之滎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時受月,王冰注謂病所受之時月,未知是否。)
生氣通天論: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言湿热之邪阻滞筋脉,气血不能通达濡润,致使筋失所养,或为软短而拘急,或为松弛而痿缓不用,从而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之类疾患。)
《難經》
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五損損腎,腎主骨,腎損故骨痿不能起于床也。)。
痿方
金剛丸 《保命》 治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
萆薢 杜仲炒去絲 蓯蓉酒浸,等分
上為未,酒煮腰子,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下。
虎骨四斤丸 《局方》 治腳痿。
宣木瓜 天麻 蓯蓉 牛膝各焙乾,一斤 附子 虎骨各一兩,酥炙
以上各如法修制,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浸,春秋各五日,夏三冬十日,取出焙乾。入附子、虎骨,共研為末。用浸藥酒,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下。
加減四斤丸 《三因》 治腎肝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
肉蓯蓉酒浸 牛膝灑浸 木瓜乾 鹿茸酥炙 熟地 五味子酒浸 菟絲子酒酒浸,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灑米飲下。不用五味,有杜仲。
煨腎丸 《保命》 治腎肝虛,及脾損穀不化。
牛膝 萆薢 杜仲炒去絲 白蒺藜 防風 菟絲子酒浸 葫蘆巴 破故紙等分 桂枝減半
上為未,將豬腰子制如食法,搗爛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送下。又治腰痛不起。(亦治腎痿。)
續骨丹 《本事》 治兩腳軟弱,虛羸無力,及小兒不能行。
天麻酒浸 白附子 牛膝 木鱉子各半兩 羌活半兩 烏頭一錢,炮 地龍去土,一分 乳香 沒藥各二錢 朱砂一錢
上以生南星末一兩,無灰酒炙,糊丸,雞頭大,朱砂為衣。(此加味活絡丹也,舒筋最宜。)
思仙續斷丸 《本事》 治肝腎風虛氣弱,腳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毒流注下經,行止艱難,小便餘瀝。此補五臟內傷,調中益精,涼血,堅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
思仙朮(應是思仙木即杜仲) 生地各五兩 五加皮 防風 米仁 羌活 川斷 牛膝各三兩 萆薢四兩
上為細末,好酒三升,化青鹽二兩,用大木瓜十斤,去皮、子,以鹽酒煮木瓜成膏,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膏少和灑可也。(此方治下焦風濕腳氣亦效。《內經》針痿之法獨取陽明,以陽明為諸筋總會也。而用藥則補腎為多,以腎為筋骨之總司也,養其精血而送其風痰,則大略無誤矣。)
虎潛丸丹溪、大活絡丹以上二方俱見通治。
中醫內科學痿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