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濕藥用量
能化濕運脾的藥物稱為芳香化濕藥,芳香化濕藥多辛、苦,性偏溫燥,主歸脾胃二經,功能行氣化濕,健脾助運,主藥適應於濕阻中焦之證。對於暑邪夾濕或濕溫初起者,亦所適宜。又芳香化濕藥,大多能行氣,故脾胃氣滯者,亦可以選用。
應運芳香化濕藥,寒濕者應配伍溫裡藥,濕熱者配伍清熱燥濕藥。又行氣藥有助於化濕,故常配伍行氣藥,而脾虛者應配伍補脾藥。
本類藥物氣味芳香,富含揮發油,入湯劑不宜久煎,以免影響藥效。現在研究證明:
1.本類藥物大多能促進胃液分泌,興奮腸管蠕動,如藿香、白蔻仁、砂仁、草荳蔻。厚朴鹼能使位在小腸張力下降。
1.本類藥物大多能促進胃液分泌,興奮腸管蠕動,如藿香、白蔻仁、砂仁、草荳蔻。厚朴鹼能使位在小腸張力下降。
2.本類藥物大多具有抑菌作用,如蒼朮、厚朴、藿香、白荳蔻、砂仁等。蒼朮煙燻,能抑制多種病毒、細菌;佩蘭能抑制流感病毒。
蒼朮:5-10克,生用燥性強,炒用燥性稍減。
厚朴:3-10克;厚朴花偏於行氣寬中燥性較弱3-6克
藿香:5-10克;鮮品加倍,入湯或泡茶飲。
佩蘭:5-10克,鮮品加倍。
砂仁:3-6克,入湯劑應後下,久煎則降低藥效。砂仁殼藥力較弱,適用於脾胃氣滯輕證。
白荳蔻:3-6課。入湯劑應後下,久煎則降低療效,一經火炒,便減功力;入湯劑,但當研細,待諸藥煎好,乘沸點服尤妙。白荳蔻殼:溫性較減,力較弱。3-5克。
草荳蔻:3-6克。
草果:3-6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