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中醫所說的氣是廣義的,有如下含義
1.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2.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3.維持人體生命的最基本物質(基礎理論)
故氣的概念實際落實於中醫是:
1.體內流動著的富有營養的精微物質,如水穀之氣、呼吸之氣等(A強調流動的動能,血液就不強調是流動的物質)2.泛指臟腑組織的機能,如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等。又從來源、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原氣、營氣、衛氣和宗氣3.溫病辨證的部位或階段(中醫辭典))

氣者。人身之寶。凡人五臟六腑。筋骨皮肉血脈。靡不本氣以為迭運。則氣關人甚重。 又曰:百病皆生於氣。又曰:氣之源。發於腎。出於肺。統於脾。護於表。行於裡。
又曰: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A氣寒氣熱偏於機能說)。又曰:諸氣鬱 。皆屬於肺。則氣之見病甚多。而其治氣之藥亦複不少。姑以補氣之劑為論。
如人參 黃耆。是補肺氣之不足也。
白朮。是補脾氣之不足也。
杜仲雞肉山茱萸續斷。是補肝氣之不足者也。
龍眼肉。是補心氣之不足者也。
附子肉桂沉香鹿茸陽起石仙茅胡巴硫黃遠志石鐘乳蛤蚧益智補骨脂丁香。是補腎氣之不足者也。但蛤蚧則兼肺氣以同理。益智則兼心脾冷痰以為逐耳。此補氣諸藥之各異也。
諸氣缺陷不升。(氣陷宜升。)
在肺。則有桔梗白黨以為用。在脾。則有蒼朮以為理。在胃。則有干葛升麻檀香白附以為投。在肝。則有柴胡薄荷以為散。此升提諸氣諸藥之各異也。
至於諸氣不通。(氣塞宜通。)
在心與肺。則有宜於薰香安息香。
在脾。則有宜於甘松木瓜菖蒲紅豆蔻木香大蒜胡荽。但木香則合肝氣而皆通。大蒜則合胃氣以同理。胡荽則合心氣以皆治也。
在肝。則有宜於川芎香附。
在表與胃與肺。則有宜於生薑煙草。
在諸竅。則有宜於麝香蘇合。
在血脈。則有宜於諸酒。(A行血中之氣)
在通陽辟陰。則有宜於雄黃。此通氣諸藥之各異也。若使諸氣窄脹。
其言脾肺與腎。則有烏藥可投。
脾胃。則有藿香神曲蕎麥可治。
膀胱與腎。則有荔枝核可入。
小腸。則有橘核小茴可採。
肝經寒窒。則有艾葉吳萸可進。
表裡中外有形之氣。則有檳榔可理。
無形之氣。則有大腹皮可施。(A無形之氣偏於機能說)此寬諸氣諸藥之各異也。
氣滯不通而泄。(氣滯宜泄。)
於肺。不得不用丁香冬花白牽牛白前女菀。
於脾。不得不用山楂郁李薑黃。
於肝。不得不用青皮鶴虱玄胡索。但須相症酌用。
氣逆不下而降。(氣升宜降。)
在肺。無有過於馬兜鈴青木香旋複花栝蔞葶藶蘇子萊菔子杏仁枇杷葉補骨脂。
在腸。無有過於蕎麥。
在腎。無有過於沉香黑鉛。
在胃。無有過於續隨子(A今人少用)。但補骨脂降肺而更降腎。萊菔子降脾而更降肺之為異耳。
氣結不解而破。(氣堅宜破。)
在肺上膈。無有若於枳殼。在肺下膈。無有若於枳實。
在肝氣閉。無有若於三棱。
在肝胃經絡。無有若於山甲之為捷耳。
他如氣散氣浮不斂。(氣散宜斂。)
有言粟殼烏梅於肺最宜。
龍骨棗仁白芍於肝最宜。
蛤蜊牡蠣於腎最宜。
木瓜則於脾胃肺又最宜也。
氣走不固。(氣脫宜固。)
則病皆屬於腎。凡治所用胡桃菟絲覆盆補骨脂蓮鬚金櫻子山茱萸五味子葡萄阿芙蓉沒石子龍骨牡蠣沉香靈砂秦皮石斛桑螵蛸芡實訶子石鐘乳無不皆於腎理。
惟有惡氣內入(A 傳染病氣之類)。(氣惡宜辟。)
在胃與腎。則必用以良薑甘松大蒜蒼朮山柰以辟。
在肺。則必用以生薑以辟。
在肝。則必用以虎骨蛇蛻蜈蚣胡荽薰香及酒以辟。
在諸竅。則必用以樟腦蘇合香以辟。
在胃與肝。則有雄黃以辟。
在外。則有排草以辟。
若使時行瘴毒。則又更有草果煙草檳榔貫眾以辟矣﹗仍須分其寒惡臭惡濕惡毒惡邪惡以治。
大約寒不外於生薑良薑為辟。
臭不外於胡荽薰香為辟。
濕不外於蒼朮為辟。
邪不外於樟腦蘇合雄黃為辟。
毒不外於蛇蛻蜈蚣虎骨為辟也。
至於氣浮不鎮。(氣浮宜鎮。)
總不越乎金石重墜之藥以為之壓。
氣急不舒。(氣急宜緩。)
總不越乎甘草等藥以為之緩。凡此皆當審實以投。
他如氣寒宜散宜溫。氣熱宜表宜清。氣濕宜燥宜利。氣燥宜滋宜潤。氣挾痰至宜開。氣挾暑至宜消。亦何莫不本此理以為審治。
昔人云。枳殼利肺氣。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
青皮瀉肝氣。多服能損真氣。
木香調諸經之氣。兼瀉肺。能使上焦之氣下達。陰火上沖禁用(A陰火,飲食勞倦,喜怒憂思所生之火,屬於心火,脾胃氣虛,因火乘土位;一說陰火乃腎陽說上浮之火)。
砂仁醒脾氣而能上升。然後滯氣得以下通。
白豆蔻能瀉肺氣而使下行。然後陽氣得以上達。
香附快滯氣。
陳皮泄逆氣。
烏藥紫蘇俱能散氣。使濁從汗散也。
濃朴升胃氣。(A厚朴辛溫能散,苦能降泄,升胃氣之說意義不明)
前胡下氣推陳。
檳榔瀉至高之氣。能使濁氣下墜。後重有積者宜之。藿香薰香上行胃氣。
沉香升降諸氣。
腦麝散真氣。
蘇子杏仁下氣潤燥。氣滯有火者宜之。
豆蔻丁沉檀麝俱辛熱。能散郁氣。暴怒者宜用。積久成火者忌之。
稟壯氣實。氣不順而刺痛。枳殼烏藥可用。不愈。加木香。
肥人氣不順而刺痛。二陳加濃朴枳殼。
氣虛脈弱。異功散加枳殼木香。
若使藥性不審。病症不識。而徒用以香燥。是殆速其斃耳﹗觀此可為妄用氣藥者一箴。
〔氣虛宜補〕
人參(肺) 黃耆(肺) 白朮(脾) 杜仲(肝) 山茱萸(肝腎) 雞肉(肝)續斷(肝腎) 龍眼(心脾) 附子(腎) 肉桂(肝腎) 鹿茸(腎) 沉香(腎) 陽起石(腎) 仙茅(腎) 胡巴(腎) 硫黃(腎) 遠志(腎) 蛤蚧(腎肺) 益智(心脾腎) 補骨脂(心脾腎)丁香(肺胃腎) 石鐘乳(腎胃大腸)
〔氣陷宜升〕
桔梗(肺) 蒼朮(脾) 干葛(胃) 升麻(脾胃) 柴胡(肝) 檀香(肺胃脾)白附(胃) 白黨參(肺) 薄荷(肝) 荷葉(膽)
〔氣塞宜通〕
薰香(肺) 安息香(心肝) 煙草(肺胃) 大蒜(脾胃諸竅) 雄黃(胃肝) 木香(脾肝) 附子(腎) 芎 (肝) 甘松(脾) 木瓜(脾肺肝) 菖蒲(心) 胡荽(心肺) 麝香(諸竅) 生薑(胃肺) 紅豆蔻(脾) 酒(肝血) 蘇合香(諸竅)
〔氣窄宜寬〕
烏藥(胃腎) 藿香(脾胃肺) 檳榔(腸胃) 大腹皮(腸胃) 神曲(脾胃) 橘核(小腸) 蕎麥(腸胃) 荔枝核(膀胱腎) 小茴(肝胃) 艾葉(肝脾) 吳萸(肝)
〔氣實宜泄〕
丁香(肺胃腎) 冬花(肺) 白牽牛(肺) 白前(肺) 山楂(脾胃) 廣皮(脾肺) 郁李仁(脾) 青皮(肝) 女菀(肺) 鶴虱(肝) 薑黃(脾) 玄胡索(心肝)
〔氣升宜降〕
馬兜鈴(肺) 青木香(肺) 旋複花(肺腸) 栝蔞實(肺) 花粉(肺) 葶藶(肺) 續隨子(胃) 麥蕎(腸胃) 蘇子(肺) 黑鉛(腎) 杏仁(肺) 炒萊菔(肺脾) 枇杷葉(肺) 沉香(腎) 補骨脂(腎)
〔氣堅宜破〕
枳殼(肺) 枳實(脾胃) 三棱(肝) 山甲(肝肺胃)
〔氣散宜斂〕
栗殼(大腸肺) 木瓜(脾肺肝) 烏梅(肺腸肝) 龍骨(肝腎大腸) 棗仁(膽肝) 炒芍藥(肝脾) 蛤蜊粉(腎)
〔氣脫宜固〕
胡桃肉(腎) 菟絲子(肝腎) 覆盆子(腎) 補骨脂(腎) 蓮鬚(心腎) 五味子(肺腎) 山茱萸(肝腎) 金櫻子(脾肝腎) 葡萄(腎) 阿芙蓉(腎) 沒石子(腎)龍骨(肝腎大腸) 牡蠣(腎) 沉香(腎) 靈砂(腎) 秦皮(肝膽腎) 石斛(脾腎) 芡實(脾腎)訶子(大腸肺) 桑螵蛸(肝腎膀胱) 石鐘乳(大腸胃)
〔氣惡宜辟〕
良薑(胃寒) 生薑(肺寒) 蛇蛻(肝毒) 蜈蚣(肝毒) 樟腦(關竅邪) 甘松(脾濕臭) 山柰(胃濕臭) 排草(脾臭) 大蒜(脾胃諸惡) 虎骨(肝毒) 胡荽(心脾臭) 薰香(肺臭) 雄黃(胃肝邪) 酒(肝血諸惡) 蒼朮(脾濕) 蘇合香(諸竅邪) 草果(胃瘴) 煙草(肺胃瘴) 檳榔(腸胃瘴) 貫眾(肝胃瘴)
〔氣浮宜鎮〕
磁石(腎) 鐵粉(肝) 金銀薄(肝) 禹余糧(大腸) 密陀僧(脾) 代赭石(肝) 雲母石(脾) 珍珠(心肝) 辰砂(心) 龍骨(肝腎大腸) 龍齒(肝腎大腸)
〔氣急宜緩〕
甘草(脾) 合歡皮(心脾)(本草求真)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溫補法



溫補法
溫補法,是應用具有補益性的溫熱方藥;或以補益藥物,配合辛溫散寒藥物,以達到扶陽散寒,回陽救逆的目的。經言:[寒者熱之][勞者溫之],臨證凡屬虛而兼寒者,皆宜以溫補法治之。臨證主要適用於下述諸證:
(一)衛陽虛
衛陽虛證,多由於臟腑內虛,生機不榮,陽氣生發失源。元氣不充,外不能溫養肌膚;或表氣久虛及陽,故凡衛陽已虛必致衛氣亦虛。其證常見肌膚不溫,畏寒怕冷,抵抗力低下,多汗自汗,易感風寒等。治宜溫補法,內以溫養臟腑,以助衛陽生發之源;外宜固護肌膚,以抗外邪之侵襲。臨證常以玉屏風散,酌加菟絲子、巴戟、淫羊藿、仙茅等;寒盛者,亦可酌加肉桂、製附片、鹿茸等,使陽復寒除,表衛能固,其虛乃癒。
(二)陽虛兼寒
陽虛兼寒證,主要由臟腑陽氣內虛所致。但轉歸不同,其治亦有側重,其證可分為:一為因臟腑內虛,溫煦失源,氣化難行,水濕留聚,陰寒內生,而致裡寒證。如以保元湯而治肺虛兼寒;理中湯以治脾胃虛寒;真武湯、附子理中湯,以治脾腎虛寒等。二因陽虛而致衛陽不充,衛氣不固,本屬陽氣虛而生寒,又復因衛外不固,抗力低下而感寒,致陽虛而兼感外寒證,治以溫陽散寒,方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以溫陽解表散寒,亦具溫補之義。
(三)陽衰陰盛
陽衰陰盛,多由於久病陽虛至極,臟腑衰敗,生機不榮,溫煦失源,氣化不行,陰寒內聚,常為虛損晚期重危證。治應益氣扶陽,溫陽散寒。方如參附湯,以益氣扶楊,散寒固脫;四逆湯以回陽救逆;附子理中湯以溫中散寒等,皆具有溫補之義。
本法的應用,必須具有因陽氣虛而兼寒之證,此寒為陽衰所生,始能應用溫補法。臨證特別應與外感之惡寒;高熱持續正邪相爭所致寒戰,以及真熱假寒證相區別,諸證誤用溫補,必致助熱為患,加劇病勢,乃至危及生機。固應用溫補方藥,必須審其虛實,寒之由何而生,方能用之無誤。
臨證對因素體偏於陽虛;或老年人自衰而陽虛;或因陰損及陽,而致陽衰生寒者,其證常兼陰精亦虛。治當審其偏盛,或陰陽兼顧,或從陰引陽以治之。
陽衰陰盛,陰寒較甚,非溫補方藥不能除其寒者,則應以除寒即止,再以益氣扶陽以固效,若濫用則易致陽盛傷陰,而致證型反覆多變。
固善用溫補法者,應以陰精之能否相配為進退。(中醫虛損學說)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暑證



暑證

陳士鐸曰:[暑熱同氣],是暑本熱邪,而歷代醫家均稱[暑必挾濕],吳坤安曰:[夏月火土當令,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濕與熱蒸而成暑氣。]所以暑邪系濕熱二氣相蒸而成,具有熱邪、濕邪雙重特性。
1.     面垢而赤:暑為陽邪,赤為熱色,故其面色為紅赤,暑中有濕,濕為濁邪,熱蒸濕騰上於面,則成垢濁,故面垢而赤,為暑邪重要特徵之一。
2.     多汗:暑熱內蒸,津液外泄,故見蒸蒸自汗,暑中之濕亦由熱蒸而化汗而外溢,故暑證必多汗,不汗出者,多兼外寒,寒濕鬱遏,熱不得越所致。
3.     心煩:暑熱內熱,心神失守,故必見心煩,<<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4.     口渴:暑熱消爍津液,故必見口渴,熱甚於內,渴喜冷飲,且引飲不已,若濕偏重則渴喜熱飲,且不消水(A喝了有飽脹感)
5.     發熱:暑為陽邪,故必蒸熱,濕偏重者,濕遏熱鬱,必熱勢不揚(A濕熱發熱,初按熱勢不揚,久按熱勢源源不絕,濕熱蒸騰之象),午後加重;熱偏重者,則熱勢必壯,甚則反見背寒或手足冷(A六邪阻衛氣皆能見惡寒,營衛周流不周皆可見手足冷,故必平脈並參酌他証方不致誤判)
6.     尿赤而短:暑熱耗傷津液,暑濕鬱礙氣化,暑證其小便必短小而熱赤,甚者澀痛不利。
7.     倦怠:暑熱內蒸,汗出過多,氣隨汗泄(血液、津液皆藏有氧氣),古人所謂:[暑傷元氣](A所以中暑打點滴有效,補充體液故也),故常見倦怠短氣乏力,濕偏重者可見身重懈怠(A濕氣聯想到身重,黏膩之邪令人不輕快)
8.     色脈舌特徵:古人謂:[傷暑脈虛],係暑傷元氣津液所致,故多虛大而數(A津氣虛而有火),或濡數(A濕熱)。濕偏重者,反見弦細(A弦細,濕氣束其血脈)。暑為熱邪,舌質必紅(A熱令循環強化),苔必黃,但熱處濕中,熱蒸濕騰,其胎必黃而滑膩。
9.     時令特徵:暑證季節性特強,<<內經>>:[夏傷於暑]又謂:[後夏至為病暑]。是指夏至之後(6/22)為暑病發病季節。然而雷少逸又有秋暑一說,謂秋初炎熱尚存(A如秋老虎(熱而不濕)),一如盛夏,感其病而熱者為秋暑(A如中暍),此係按氣溫偏高而定。此外,尚有伏暑一說,則不按氣溫而以証象而論定,如何廉臣曰:[病發於處暑(8/23)以後者,名曰伏暑,症尚輕淺易治;發於霜降後立冬前(10/23-11/07),名曰伏暑晚發,病最深而難治,然竟有伏至來春始發者。](A伏氣說類如西醫病毒潛伏說)是暑證亦可發於四時。(中醫證候學)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