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熱(溫)證



()
溫者熱之漸,熱者溫之甚,溫與熱本屬一氣,按四時氣溫是春溫夏熱,夏月即為暑熱,所以內經云:[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其性為暑。]是熱、火、暑本三位一體。近人秦伯未有云:[熱屬無形,火屬有形,兩者相通,惟熱多屬於外淫,如風熱、暑熱、濕熱之類;火則常由內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膽火橫逆之類。]可見熱的特性:
(1)
熱多兼夾它邪(2)熱多由它邪轉化,如風、寒、暑、濕、燥、溫、痰、飲、水氣、食、瘀等,均可演變轉而化熱,陰虛血虛亦可化熱,是為虛熱。此外,熱象亦有真假,即真寒假熱。
1.     惡熱:發熱惡熱自是一特徵,如仲景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但是熱證亦有不發熱者;因此惡熱才是熱證特徵。[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惡熱喜寒方為熱證,如口渴飲水喜涼惡熱,發熱時之揭去衣被,疼動時之不喜捫按溫熨等,以及一切喜涼惡熱現象。但真寒假熱亦有此現象,如發熱不欲暖蓋,甚至欲坐臥泥水井中等,務必細加斟別。
2.     急迫:熱性急迫,內經云:[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舉凡病情急迫,如心煩躁急、狂亂之類,以及嘔逆、呃逆、咳逆、喘逆、大便暴利下迫等等,皆屬於熱象,但亦當與假熱相區別。
3.     氣泄:內經曰:[炅則氣泄。]熱邪內蒸,津氣外泄,如熱汗外泄之大汗、盜汗或暴瀉如注,以及因氣泄所導致之氣粗、氣逆等。
4.     混濁:內經曰:[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如大小便,以及嘔吐喀唾痰涎、涕泪、汗液、帶濁等水液混濁稠黏等,皆屬於熱蒸所致。
5.     臭穢:氣味臭穢,包括病氣、口氣、咳痰、吐物、泄利糞便、矢氣、小便、鼻涕、汗液、帶濁、血溢等臭穢或腥臭難聞等,皆屬熱邪腐化所致。
6.     乾澀:熱耗津液,或皮膚乾澀,或唇、鼻、口、舌、咽喉乾燥,或大便乾結不行,或小便短澀不行等,以乾燥消水,喜飲冷水為熱甚。
7.     腫脹:內經云:[熱盛則腫。][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凡腫脹、鼓起拒按,或疼痛亦多屬於熱。
8.     紅黃:素以紅赤為陽色,或稱熱色,如面頰、爪甲、唇、舌、目,以及皮膚、斑疹、瘡癤、癰疔等色現紅赤者,便溺、嘔吐、失血等紅赤,甚則紫黑等為熱邪象徵;其次,黃色亦屬濕邪化熱之象,如皮膚、晴白、涕、溺、帶濁等色黃,尤以黃而帶紅亮者為熱甚。如果黃淡或灰暗則又屬寒濕。
9.     色脈舌特徵:數脈,為陽熱之象。凡浮數、弦數、洪數、滑數、數實皆為實熱,虛數、細數為虛熱。舌苔黃、糙、燥、刺為熱象,淺黃熱輕,正黃熱重,深黃、老黃、黑黃為熱極重。
10.  時令特徵:熱證四時皆有,雖有春溫夏熱,但初秋之秋陽似曝,燥熱流行,冬令不藏,應寒反溫,以及避寒就溫,厚被重裘,熱鬱於內。此外,膏粱酒醴、酸辣炙煿,吸菸流行,熱從內起。所以熱無專時,熱無專氣。(中醫證候學)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汗法評價



汗法評價----姜春華、沈自尹

古代用發汗藥於熱病初起,稱為發表或解表,意思是病邪在表。表證如惡寒發熱,頭痛身疼,脈浮緊或數,在一汗之下,熱解而隨之表證亦解,所以發汗解表實包含處理退熱與表證兩個方面。
一般把解表藥分為兩大類,一為辛溫,如麻黃、桂枝、羌活、防風、紫蘇、細辛、生薑、荊芥等;一為辛涼,如薄荷、牛蒡子、葛根、柴胡、桑葉、菊花等。其實,發汗以辛溫比辛涼為強,而辛涼則以清熱抗菌為強。由於都是辛味藥,都有增強外周循環,興奮中樞神經的共性。
張景岳[新方八陣]說得圓通不泥,他不稱汗法而稱散法,概念較寬,他說:[散者,散表證也,觀仲景太陽證用麻黃湯,陽明證用升麻葛根湯,少陽證用小柴胡湯……麻黃之氣峻利而勇,凡太陽經陰邪在表者,寒毒欲除,非此不達,故制用此方,非謂太陽經藥必須麻黃也。設以麻黃治陽明、少陽之證,亦寒無不散,第恐藥力太過,必反傷其氣,豈謂某經某藥不可移易,亦不過分其輕重耳。]此段說明不必拘泥某藥用於某經,因解表有解表藥共性,不必限於框框。他又說:[故如陽明之升麻、乾葛未有不走太陽、少陽者,少陽之柴胡亦未有不入太陽陽明者。]
張景岳又主張按藥性分等次,他說:[如麻黃、桂枝峻散者也,柴胡、乾葛、薄荷涼散者者也,羌活、蒼朮能走經去濕而散者也,升麻、川芎能舉陷上行而散者也。]張景岳稱散法其概括廣,汗法則其義狹。清沈金鰲[要藥分劑]將發汗解表諸藥列入宣劑,宣劑並包括樂破氣解鬱諸藥,為宣劑立論,非為表證。
汗法是針對表證而設。當表證與裡證同時存在時,[傷寒論]為此確立三項基本原則,先表後裡、先裡後表、表裡同治,其中先表後裡是常法,如[傷寒論]第109:[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第44:[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認為表證未罷,不可妄施攻下,仍宜發汗。後人甚至強調太陽病用陽明經藥是引邪入陽明,其實並無此事。張仲景提出先表後裡是當時歷史條件下治療手段所限,防其錯治而設。至於後世引賊入門之說是誇大其詞。
目前所見表裡同病者,治療只需針對裡證,裡證一除,表證自解,例如肺炎有惡寒高熱,咳嗽胸痛,對此不必兼用發汗解表,逕用清肺熱藥(:宜宣肺清熱並用,如桑菊飲、清肺湯、麻杏甘石湯等加味),熱退惡寒亦除。同樣,腸炎菌痢有惡寒高熱,腹痛泄痢,對此亦不必兼用發汗解表,逕用清腸熱治痢藥,痢止熱退表證亦除(:表證惡寒時間短暫,裡熱急重且病位入下焦邪氣不易從外透解)
過去西醫也用發汗解熱藥,如阿斯匹林、匹拉密酮,後來不用了,說是用了這些藥會打亂熱型,不利於診斷,更重要的是退熱不是病因療法(西醫主藥療法),除非高熱至40C,怕損害神經中樞,才暫用發汗退熱藥。
古人認為多汗、過汗,損耗津液,血與汗同源,多汗可造成電解質紊亂和心力不振或循環衰竭,尤其對於溫病慮其傷津,所以主張辛涼清劑,其實,這類病本不適宜汗法而適用清熱解毒(按;邪在衛分辛藥解表不可廢)。唐人集驗中治溫病、天行、時行熱毒,所用的大青葉、板藍根、苦參、大黃證勢這類清熱解毒藥(:邪在衛分此類藥太過)
汗法解熱是一個方面,另外,古人也用於治水腫,使組織中水分從汗腺排泄出去,稱為[開鬼門],如急性腎炎之用越婢湯,能消除水腫,在今天還得從小便、腎功能化驗以檢驗疾病是否治癒,如果在退腫方面起到作用,而在病的方面作用較小或缺乏作用,則應考慮加入對起病作用的藥物(:如扶正藥),使其不致轉入慢性。(中醫治則研究)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袪風濕藥



袪風濕藥

1.     獨活:3-10
2.     威靈仙:5-12克;治骨鯁可用30
3.     防己:5-10克。動物實驗表明大劑量服用漢防己(粉防己,異葉馬兜鈴)甲素對肝、腎和腎上腺等臟器有明顯的毒性和副作用。木防己袪風止痛效果較好;漢防己利水消腫比較好。
4.     秦艽:5-12
5.     豨薟草:15-30克,鮮品1-2兩,治風濕多酒製用,清熱解毒則宜生用。
6.     臭梧桐(海州常山):5-15
7.     木瓜(非水果):6-12
8.     絡石藤:6-15
9.     徐長卿:3-10克;散劑1.5-3克;全草10-20克,氣味芳香不宜久煎。
10.  桑枝:10-30克。上肢痛多用桑枝、木瓜,前者宜於熱,後者宜於寒;下肢痛多用木瓜、牛膝,前者長於拘攣疼痛,後者兼能補肝腎。
11.  桑寄生:10-20
12.  五加皮:10-15克,藥源很多。南五加無毒又分五加皮和刺五加皮,刺五加皮補益力強。北五加強心利尿而有毒,不宜多用。
13.  虎骨(保育類盡量不用):3-6克。宜入丸散或浸酒或熬膠用。近來臨床試以狗骨或豬骨代用,初步研究,此二者具有與虎骨相似成分、藥裡和療效。
14.  白花蛇:3-10克;研末服:1-1.5克。亦可泡酒服。烏梢蛇:5-10克,研末一次2-3克。蛇蛻:2-3課;研末0.3-0.6克。
15.  雞血藤:5-1兩。雞血藤膏1.5-3錢,長於補血。
16.  海桐皮:6-15克。海桐花白,主四肢;刺桐花紅,主頭風。
17.  蠶砂:5-15
18.  絲瓜絡:3-5
19.  寬筋藤(青牛膽):5-1
20.  尋骨風(棉毛馬兜鈴):10-15
21.  海風藤:5-15
22.  絡石藤:3-5錢。藥源:絡石藤、薜荔、穿根藤(後二者常用5-1)
23.  石楠藤:3-5
24.  千年健:3-5
25.  松節:10-15克。松葉(松針)6-15克。松果:6-10
26.  青風藤:6-12克。藥源:青藤、毛青藤、華防己、木防己、雞屎藤、常春藤。
27.  雷公藤:5-12克,宜去皮久煎。根皮毒性大於木質部,鮮品大於乾品。民間有用鮮羊血解毒之法,療效有待研究。昆明山海棠(紫金皮)藥效毒性用量同雷公藤。
28.  穿山龍:10-15
29.  夏天無(伏生紫堇):5-15
30.  伸筋草:6-15克。藥源:石松、垂穗石松、牛尾菜。
31.  老鸛草:10-30
32.  鹿銜草:10-30
33.  一朵雲(光葉海桐):5-1兩。治高血壓用根皮浸酒,每次5-15毫升,每日三次。
34.  半楓荷(翻白葉樹、異葉翼子木):5-1
35.  走馬箭(蒴藋):1-2
36.  臭茉莉:1-2兩,葉5-1兩。
37.  過江龍:3-5錢。藥源:龍鬚藤、榼藤子(有刺激性用量不宜過大)
38.  倒吊筆:5-1兩,葉3-5
39.  大血藤: 9-15
40.  小葉買麻藤(山花生):3-5
41.  丟了棒(白桐樹):3-5
42.  豹皮樟(豺皮樟): 3-5錢。
43.  三葉五加:1-2兩,鮮葉5-1
44.  算盤子(野南瓜):5-1
(
中藥學、中國方藥學)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