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脈法

根據傷寒義疏說法整理如下:

 蓋察藏氣之盛衰,多以三六九菽五部分候之法爲準,惟藏氣干移及病氣一部獨陷者,乃分見于寸關尺之部。

浮中沉三部脈法(察臟腑氣盛衰、六經及氣血出入)---總按法

浮、中、沉按者,以察氣血出入之消息也,浮部以候三陽之經,又曰,經者統臟腑而言。則三陽之經氣亦由臟腑出來;沉部候五臟之氣,則三陰經之氣亦在其中。
如何分經絡與臟腑脈象之不同?觀上述可知由脈象別之:
太陽則浮緩、浮緊;少陽則浮弦;陽明則浮大。陽經則脈浮
太陰則沉濡;少陰則沉細;厥陰則沉弦。陰經則脈沉
至於臟腑脈象則取臟腑相合,但分中沉(肝腎脾與相對應之府分中沉;心肺與相對應的府則分中與微浮) ,分述如下:
肝臟,沉弦;膽府,中弦
心臟,中洪;小腸府,微浮而洪
脾臟,沉緩;胃府,中緩
肺臟,中毛;大腸府,微浮而毛
腎臟,沉石,膀胱府,中石
天問按:必須注意的是傷寒論的六經不是內經的十二經,而是深淺的分法而已。此外,肝臟脈沉弦,厥陰脈亦沉弦,脈同故當辨之以證

寸關尺三部脈法(察臟腑氣干移、十二經絡、一部獨陷及氣血升降)---分按法

 1.脈分寸關尺。寸關尺者,上中下之部也,以候氣血之升降
2. 經氣爲病,候于所合如小腸經熱而内眦赤,則脈見于左寸,心合小腸也);府藏自病,随脈位上下而分候之如小腸有宿食,暮發熱,則當右尺實也,餘可類推), 此分診之法也
3.天問按:傷寒論之六經不是內經的十二經,義疏所說的經氣為病候於所合,恐非傷寒論之原意,而臟腑候法頗合內經原說

天問:凡診,1.先得證後參脈2.先總按以察臟腑氣血盛衰,後分按以察病之部位干移。3.必先知臟腑經絡之本脈、病脈、絕脈

六氣所傷:
 風令脈浮,寒令脈緊,又令脈急,暑則浮虛,濕則濡塞,燥短以促,火躁而數。

脈以胃氣為本及四時五藏平、病、死脈(素問平人氣象論)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長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 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 曰今病,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藏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十二經平脈(洄溪脈學)
足厥陰肝脈:沉而弦長
足少陰腎脈:沉實而滑
足太陰脾脈:中和而緩
足少陽膽脈:弦大而浮
足陽明胃脈:長大而浮
足太陽膀胱脈:洪滑而長
手少陰心脈:洪大而散
手太陰肺脈:浮澀而短
手厥陰心包脈:浮大而散
手少陽三焦脈:洪大而急
手陽明大腸脈:浮短而滑
手太陽小腸脈:洪大而緊



沒有留言: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