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水證

 水證


水、飲同類異稱,其性質略有分別,水清而飲濁,水聚而飲流,水性氾濫,飲性流溢,水之勢大而飲之勢小。水亦有內外之分,外水來自於濕,或外受之濕邪,或水穀內生濕,久留不去,積濕成水;內水來自津液,並關肺失通調,脾失疏運,腎失氣化,津液停蓄為水,臨床亦有有形無形之分。

1.有形之水:嘔吐清水,或口唾清水,或汗出如洗,汗出淋漓,和面浮足腫,甚者通身浮腫,按之不即起,有凹陷,或腹脹如鼓,均為有形之水邪。

2.小便不利:小便通利則水無停蓄,故停水之證祕小便不利,雖無赤澀熱痛,但必短少不行。

3.口燥口渴:水邪內停,陽氣郁遏,不能蒸騰津液,故口燥口渴,但多不消水,或飲水雖多,飲後必嘔吐清水,雖飲多亦不解渴,或雖飲多而小便不行,均為停水特徵。

4.悸動:水邪鬱滯,陽氣不能宣行,故多悸動之證,如心悸、臍下悸,筋惕肉瞤,甚者,身為陣陣搖,或飲作奔豚狀。

5.脈舌特徵:脈沉為水蓄之主脈,或沉弦、沉緊、沉遲、沉緩,苔多水滑,或白滑為多,亦有淡黃而滑膩者。(中醫證候學)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流行性感冒辨證用方簡表

 流行性感冒辨證用方簡表


邪犯衛表

1.風寒束表:人參敗毒散;俞根初的蘇羌達表湯(蘇葉、防風、杏仁、白芷、橘皮、浙苓皮、生薑)加減

2.邪犯肺衛:蔥豉桔梗湯加味(蔥白、桔梗、山梔、淡豆豉、薄荷、連翹、辛荑、杏仁、前胡、牛蒡子、生甘草、竹葉;或銀翹散加減

3.外感暑濕:薷藿袪暑方(藿香、香薷、佩蘭葉、紫蘇、厚朴、銀花、竹葉、薄荷),惡寒重加荊芥穗、加重香薷、薄荷;發熱重、煩渴加益元散、知母、盧根、梔子;痞悶不思食加建麴、橘皮、大腹皮、砂仁殼;嘔吐加赭石、竹茹、橘皮、蔻仁;濕重溏泄加茯苓、扁豆,甚者再加木瓜、薏仁;溏泄口燥渴加黃連、益元散;小便短赤加益元散、赤苓、通草;如暑熱重,可用葉氏薷杏湯(香薷、光杏仁、飛滑石、絲瓜葉、通草、白蔻)以辛涼清暑。

4.外感燥邪:雷氏苦溫平燥法加減(荊芥穗、前胡、蘇葉、桔梗、橘皮、山梔、杏仁、豆豉、蔥白、牛蒡子、薄荷)熱甚加黃芩、銀花;咽乾加麥冬、梨皮;咽痛加元蔘、青果;胸悶痰黏加瓜蔞、枇杷葉、枳實。或用加味蔥豉湯(蔥白、豆豉、桑葉、辛荑、杏仁、薄荷、橘皮)


熱鬱氣分

1.肺失宣泄:麻杏甘石湯。表證不解合銀翹散;喘急加桑白皮;厚朴、黃芩、魚腥草;胸悶痰黏加瓜蔞、芥子、枳實、海浮石;咳血加茜草、丹蔘、茅根

2.熱灼肺胃:增減白虎湯(生石膏、知母、連翹、川貝、盧根、竹葉、綠豆衣)。氣逆乾嘔加竹茹、枇杷葉;譫語甚加水牛角、山梔、汗多脈虛大加西洋蔘或生脈散

3.肺熱及腸:清解升降湯(黃芩、桔梗、豆卷、葛根、黃連、桑葉、銀花、甘草)嘔惡加法半夏、竹茹;腹痛加白芍、木香

4.邪犯少陽兼及陽明:柴胡白虎湯(百虎湯+柴胡、天花粉、黃芩、鮮薄荷)咽乾痛加桔梗、牛蒡子、嘔逆加法半夏、竹茹;寒熱往來頻繁改用柴胡枳桔湯(柴胡、枳殼、姜半夏、生薑、黃芩、桔梗、陳皮、雨前茶);胸脅悶痛改用柴胡陷胸湯(柴胡、姜半夏、川連、桔梗、黃芩、瓜蔞仁、枳實、生姜汁)

5.邪滯筋脈:宣痹湯(溫病條辨)痛甚加片姜黃、海桐皮;胃熱、高熱口渴加石膏、花粉或改用加減木防己湯(防己、桂枝、石膏、杏仁、滑石、通草、苡仁)


邪犯營血

1.熱入心營:葉氏犀地元蔘湯(犀角、鮮生地、元蔘、連翹、桑葉、丹皮、竹葉心(無心可)、石菖蒲)神昏加安宮牛黃丸1丸;痰熱重加竹瀝汁、鬱金;瘀阻加丹蔘、桃仁;便祕改用犀連承氣湯(犀角汁、小川連、小枳實、生地汁、生大黃、丹皮)

2.熱動肝風:羚羊鉤藤湯。熱極痙甚加丹皮、膽草、大青葉、僵蠶、全蠍;厥甚加紫雪丹;神昏不醒加至寶丹。如大便祕結,也可用升降散(蟬衣、僵蠶、薑黃、大黃)加羚羊角、鉤藤、紫雪丹。


其他研究
傷風型:桑菊飲為主;胃腸型:葛根芩連湯為主;類瘧型:小柴胡湯為主;溫熱型:銀翹散為主

辛溫辛涼並用

達原飲

單方驗方

蔥白、生薑、紅糖(風寒型)
羌活、大青葉

連翹、蒲公英、板藍根、薄荷(感冒合併扁桃體炎)

一枝黃花、白英

柴胡、黃芩、大青葉(小兒流感高熱不退)

黃氏經驗方:連翹殼、牛蒡子、瓜蔞皮、冬桑葉、瓜蔞根、杭菊花、梔子皮、薄荷葉(純純性流感);上方加入黃芩、鮮竹葉(流感合併鼻竇炎、咽峽炎、膿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膿性胸膜炎、中耳炎)


(溫病學)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飲證

 飲證


歷來對飲證由於臨床表現不同,有多種名稱,而就其生成而言,可概分為外飲與內飲,外引來自水穀,由實邪郁滯肺脾,致脾失健運,肺失敷布,水飲停滯而為飲,多為實證;內飲則由腎火不足以蒸化津液,停留成飲,多為虛證。故古人有[外飲治脾,內飲治腎]之說。其臨床特徵有有形與無形之分。

1.有形之飲:如咳、吐、嘔、唾出清涎之類。古人以[ 清稀微飲,稠濁為痰]。痰,亦有清稀者,在於多少分別之,多則為飲,少則為痰。如風寒燥痰亦多清稀,但不如飲之多。

2.痞滿:飲邪流溢上下,阻滯陽氣,故可見胸滿、脇滿、腹滿、脘滿,按之漉漉有聲,或自覺水走腸間,或脹或痛。

3.沖逆:飲為陰邪,郁扼陽氣,致陽氣不升,濁陰不降,或陽氣欲升,或濁陰上泛,故多上逆之候,或咳逆上氣,或喘逆,或嘔逆,呃逆,或噎,或自覺其氣上沖,或如奔豚。

4.浮腫:飲邪內停,陽氣不得宣通,故或面浮或肢腫,但腫勢不甚,或時腫時退,亦為飲證之證。

5.色脈舌特徵:弦為飲脈,何廉臣曰:[脈必弦,或偏弦,或雙弦、或弦緩,或沉弦,或弦緊類數。]苔必滑潤,何廉臣曰:[苔多白潤,間有轉黃,或黑者,亦必有滑苔,或滿舌黃黑,每夾1-2條白色或苔邊尖俱黃,中間夾一段白色,久則前光滑而不生苔。,後半,白滑而厚。(中醫證候學)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痰證

 痰證


痰為津液所化,有虛實之分,凡能郁滯津液之邪,均可以成痰

。如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之邪,以及食滯、氣郁等均可生痰,是為實痰;脾虛、腎虛以津液成痰或水泛為痰,是為虛痰。在臨床上以可見之痰為有形之痰,不可見之痰為無形之痰,或稱為伏痰、流痰。

1.有形之痰:或咳嗽、吐痰、嘔痰,或便出痰涎,或痰涎壅盛,或呼吸有痰,均為有形之痰,當分別其形色,以定其性質。

風痰:外風鼓動津液成痰,痰多為白色泡沫;內風蒸灼津液成痰,痰中多帶稠厚青綠痰塊。

寒痰:外寒郁滯津液成痰,其痰色白而稀黏;內寒凝滯津液成痰,其痰色白而稠黏。

濕痰:濕滯津液而成痰,痰色灰白而稠黏,痰滑而易出。

燥痰:涼燥凝聚津液成痰,痰白黏難出;溫燥蒸灼津液成痰,痰稠黏而乾澀難出。

熱痰:熱蒸津液成痰,痰色黃而稠厚。

火痰:內火煎熬津液成痰,痰色黃稠厚而多帶血絲,氣穢而臭。

虛痰:脾氣不足運化津液成痰,痰白而稀,喀吐無力,或甚於早晨;腎陽虛水泛為痰,痰白或黑或稀,味鹹甚於夜半;腎陰虛火旺,蒸騰腎水上泛為痰,痰白如銀絲,遷延不斷喀吐為艱,或帶血絲血點,味鹹甚於午後。

2.痞悶:以胸脘痞悶為主,或胸悶背脹,或脘悶脇脹,或腹脹滿,得咳痰吐痰,或便下痰涎,則痞悶隨減,或德溫熱可減。

3.痠麻木痛:頭、胸、脇、背、肢、體等處,麻、酸、或木痛、重痛、或痛在一處,或略見高突而軟,舌麻木亦多屬痰。

4.腫軟不痛:凡肌肉之中漫腫,按肢軟而不痛,但酸重,皮色不變﹐觸之不熱,發病緩慢,或流走無定。

5.眩迷昏厥:古人有[無痰不作眩]及[怪病多痰]之說。凡眩運、癡呆、疑慮、恐怯、昏沉、昏厥等多夾痰,尤以幻覺、幻視、幻聽等難以捉摸之象,均屬痰郁所致。

6.色脈舌特徵:滑主多痰,為脈之常,惟燥痰脈澀,虛痰脈虛或反洪大。舌苔滑膩,其色多白,其有黃滑、黃膩者,為痰已化熱之象。亦有不及成苔,但見舌上罩有黏涎者,亦屬痰證特徵。(中醫證候學)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