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哮證

哮證,是一種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臨床以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者喘息不能平臥為特徵。
屬於談飲中的【伏飲】,包括西醫的支氣管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嗜酸性細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過敏疾患)引起的哮喘。
病因
1.外邪侵襲(風寒、風熱、吸入花粉、煙塵、異味氣體等等
2.飲食不當(個體對食物有一定的特異性、過食生冷、嗜食酸、鹹或甘肥甜膩、進食海羶魚蟹蝦等發物。
3.體虛、病後、先天不強後天護理不周
病機
1.以痰為主2.病位在肺,關係脾腎3.痰氣搏結,塞阻氣道,肺失宣降
病理性質:發作期邪實為主,間歇期正虛為主,大發作期正虛邪實並見
發作期
1.因於寒(素體陽虛,痰從寒化)--寒痰--冷哮。
2.因於熱(素體陽盛,痰從熱化)--痰熱--熱哮。
3.痰熱內鬱,風寒外束--寒包熱哮。
4.寒痰內鬱化熱;熱證久延轉從寒化。
間歇期
1.病久反覆發作,從實轉虛
2.虛實互為因果
大發作期正虛邪實並見
預後
1.本病經常發作,病情頑固,遷延難癒,尤其中年、老年、體弱病久、腎氣漸衰、發作頻繁者不易根除,或平時亦有輕度哮鳴氣喘。
2.部分兒童、青年至成年發育時,腎氣日盛,正氣漸充,配合藥物治療,可以自行停止發作。
3.久病大發作時正虛邪實,喘急鼻煽,胸高氣促,張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甚者肢體浮腫,煩躁昏昧者,為喘脫危候。可按喘證辨治。
哮與喘的鑑別
哮比兼喘,喉中有水雞聲,乃有伏飲之故;喘未必都有伏飲,沒有水雞聲。
一般症狀
喘證具有發作性的特點,發無定時,以夜間多見。發作時喘咳痰鳴有聲,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緩解後似如常人,發作情況因人而異,短者幾分鐘,甚者持續數天。
1.先兆:多為突然發作,亦可先感鼻喉作癢,噴嚏,鼻流清涕,呼吸不暢,胸中不適,嗳氣,嘔吐,情緒不寧等症狀。
2.發作:咽塞胸悶,微咳乾嗆,呼吸困難,呼氣延長,喉中痰鳴有聲,痰黏量少,喀吐不利,甚者,張口抬肩,目脹晴突,端坐俯伏較舒,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唇甲青紫,頸脈怒張,額汗淋漓,或伴有寒熱。
3.緩解:若能將大量的黏痰,暢利地咳出,則窒悶之勢得以減緩,呼吸漸感通暢,痰鳴氣喘隨之緩解。
4.遷延:若病程日久,經常反覆發作,導致正氣虛弱,可常有輕度喘哮,大發作時甚至持續難平。
治療原則
發作時攻邪為主,祛痰利氣,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宜清化肅肺,寒包火宜溫散清熱並用。
平時正虛以扶正為主,陽虛溫補,陰虛滋養,補肺健脾益腎等等。
反覆發作日久正虛邪實,宜權衡邪正主次,兼顧治療。
證治分類
發作期
1.寒哮,射干麻黃湯,宜於喘咳哮鳴而表證不顯著者;小青龍湯,適合表裡皆寒者。
變證,氣虛痰盛,蘇子降氣湯主之
2.熱哮,定喘湯,宜於痰熱鬱肺為主,而表證不著;越婢加半夏湯,用於肺熱內鬱,外有表證者。
變證,陰虛痰熱,麥門冬湯主之
3.痰哮,發作以痰氣壅實為主,寒與熱俱不顯著。三子養親湯主之。
此外,久病正虛,大發作時邪少虛多,肺腎兩虛,痰濁壅盛,甚者出現張口抬肩,鼻煽氣促,面青,汗出肢冷,脈浮大無根等喘脫危候者,可從喘證辨治。
緩解期
1.肺虛,玉屏風散,以衛氣虛弱易於感冒為宜;桂枝加黃耆湯,以營衛空虛,衛陽不足者為宜。臨床以怕冷輕重為主要區別,輕者玉屏風散,重者桂枝加黃耆湯。
2.脾虛,六君子湯為主。
3.腎虛,腎陽虛金匱腎氣丸主之,腎陰虛,七位都氣丸主之。
平時無明顯(脾肺腎氣虛)症狀,可用平補肺腎之劑,如黨蔘、黃耆、五味子、胡桃肉、冬蟲夏草、紫河車等補肺納腎,同時適當加入二陳湯之類化痰藥。



沒有留言: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