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麻黃

麻黃
1.治中風傷寒表實證
1-1治療太陽傷寒表實證:麻黃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麻黃桂枝個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
1-2治療傷寒表實兼內熱煩躁證:大青龍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1-3治療兩感證: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1-4治療表實兼內飲證:小青龍湯
1-5治療傷寒兼發黃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2.止咳逆上氣:麻黃湯、三拗湯、麻杏甘石湯、小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射干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厚朴麻黃湯
此外,肺氣郁閉,咽喉不利,唾膿血,麻黃升麻湯
3.治痹證
3-1治療風濕在表之證:麻黃加朮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3-2治療風濕歷節病:烏頭湯、桂枝芍藥知母湯
4.治痰飲病
4-1治療寒飲證:半夏麻黃丸、小青龍湯、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
4-2治療熱飲證:大青龍湯、文蛤湯
5.治水氣病
5-1治療寒水證:甘草麻黃湯、麻黃附子湯
5-2治療水熱互結證:越婢湯、越婢加朮湯
單方治驗
內科病
1.黃疸病:
麻黃連軺(音姚)赤小豆湯、麻黃醇酒湯,無論有無表證或陰虛皆可配用麻黃,可加速黃疸消退,縮短療程
2.喘證:
麻黃葶藶湯,虛喘在辨證論治下參入一味蜜炙麻黃有立竿見影的近期療效。虛證用量約為實證的一半。宜用蜜炙外病伍以甘草以監制其溫燥。有脫證者不宜用麻黃。
3.哮喘 水腫:
哮喘汗出可用麻黃,哮喘反復發作,陽氣虛弱,衛陽不固以致喘而汗出,常以麻黃伍生黃耆15-30克,熟附子10克,五味子10克
水腫:以陽水為好,生麻黃10-15克,葶藶子15-20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益母草15-30克等組成基礎方,治療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徵,可收腫消喘。
4.納呆 腹脹 痞滿
納呆、腹脹:在辨證的基礎上加入麻黃、菖蒲,可以醒脾、消脹、開胃,如系濕阻中焦而痞滿者,麻黃配蒼朮,治療但見舌苔膩娟可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加麻黃3-15克,達中焦轉輸的作用,藥後出現打嗝、轉矢氣,其痞塞滿悶感頓時消除,宣通肺氣可調治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變。
5.偏枯(腦梗塞)
麻黃與杏仁配對一宣一降用於中風偏枯證時有奇效,氣虛血瘀加入於補陽還五湯、麻黃湯,風痰瘀阻加入導痰湯、茯苓丸,肝腎陰虛或陰虛陽亢,則於滋養肝腎、平肝潛陽的方藥中稍佐麻黃、杏仁,並以2倍於麻黃的芍藥或石膏治約期生發之性。
6.便閉
麻黃溫而不燥,有通便之功,要用麻黃、白朮(生)、杏仁、甘草,特別適用於老人體虛者。
7.遺尿
單味生麻黃治療睡中遺尿,效果極為理想,白天不能控制小便而自遺者無效。按年齡取生麻黃:5-7歲3克,8-15歲5克,16歲以上10克,用冷水浸泡1小時,然後煎2次,將2次藥汁所得合併,睡前頓服,連服1個月。
另可加入補腎固攝藥中,宜先煎去沫。
方:附片5克、黨蔘15克、五味子、益智人、菟絲子各10克、菖蒲、遠志、桑螵蛸各6克、烏藥3克、狗脊、覆盆子各8克再加入麻黃6克
8.中風後遺症 痛證
後遺症:於補陽還五湯加減中加入麻黃、熟地、葛根(麻黃加熟地則通絡而不發表)
止痛:風寒濕邪痺阻所致的頑固性腰、肢、關節痛或胸痹所致的心絞痛,在辨證的基礎上加入麻黃,可明顯提高止痛效果。
9.陽痿:溫經通陽
10.痺證:擅走經絡除寒毒
11.雷諾氏病 胃病(胃痙攣)
麻黃配活血養血、通經化瘀藥物,治療血壓偏低的大寒證,療效較為顯著,6克入當歸四逆湯中用。
麻黃亦可以用於裡證,治胃寒痛痙攣,6克入加減小建中湯用。
12鬱證
6克入柴胡疏肝湯用
婦科病
1.子宮脫垂
麻黃升提之性鮮為人知,可單用,或加黨蔘、黃耆、當歸、熟地,不得少於9克
2.惡露不盡 經閉 痛經
麻黃可通產後血滯,排惡露,月經不調,婦女宮寒經閉及痛經,配合四物湯加減使用。
麻黃溫通發散,氣味清輕,外可疏通肌膚經絡,內可深入積痰凝血,實乃活血花淤之佳品。
3.產後身痛 帶下
3.1產時不慎罹患風寒,引起身痛,四肢冷痛,甚則手指發紫,脈沉遲,於黃耆桂枝五物湯加入生麻黃10-15克
3.2寒濕帶下,有脾虛見證者,入完帶湯用
皮膚科病
1.搔癢
風邪痺阻肌膚經絡所致的癢痛之疾,麻黃、桂枝、貫眾、紫草、紅花
2.頑癬
頑癬,夏季炎熱汗泄不暢而發。麻黃15克,請水一小碗,武火煎沸後5分鐘,溫服,日服2次,大約連服10劑,服後汗出周身,需擦乾。
3.腹型蕁麻疹
麻黃 蘇子 葳仁 防風 地膚子 檳榔 生白朮 生地 蟬蛻
張錫純(麻黃解)
味微苦,性溫。為發汗之主藥。于全身之臟腑經絡,莫不透達,而又以逐發太陽風寒為其主治之大綱。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中風傷寒頭痛諸證,又謂其主咳逆上氣者,以其善搜肺風兼能瀉肺定喘也。謂其破瘕積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而消堅化瘀之藥可偕之以奏效也。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陽之經,兼能入太陽之府,更能由太陽而及于少陰(是以傷寒少陰病用之),並能治瘡疽白硬,陰毒結而不消。
太陽為週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風寒襲人,不但入太陽,必兼入手太陰肺經,恆有咳嗽微喘之證。麻黃兼入手太陰為逐寒搜風之要藥,是以能發太陽之汗者,不僅麻黃,而《傷寒論》治太陽傷寒無汗,獨用麻黃湯者,治足經而兼顧手經也。
結語
麻黃性味辛,微苦而溫,入肺、膀胱經,具發汗、平喘、利水之功效,是治療外感傷寒、內傷咳嗽、水腫等疾病的常用藥物。近年來用單味麻黃或以麻黃為主組方治療外感、內傷諸多病症,效果良好。
麻黃的主要成分是麻黃鹼、偽麻黃鹼、麻黃次鹼和麻黃發揮油。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其對血管收縮的作用比較持久,能興奮大腦皮質和皮質下中樞。可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抗疲勞等。此外,還有抑制流感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作用。
單味麻黃能治多種疾病,其機理之一是以其發散之功開宣肺氣,通暢氣機。諸如疏肝利膽退黃、開胃健提通便、活血化瘀止痛、調治膀胱遺尿、激發振奮腎陽、透達疏泄治癬,是當今名醫之創舉。
其機理之二是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的功效為依據,如興奮中樞神經治療陽痿,為經典著作所未逮。
(仲景方藥古今應用)

沒有留言: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