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虛火
虛火
血虛發熱:則小有勞即熱,缺乏規律,輕者,身不發熱,但覺頭面烘熱,手足心,煩熱出汗。
陰虛發熱:熱多在下午,自覺熱自肌骨之間蒸發而出,並有五心煩熱、盜汗。
氣虛發熱:多在上午潮熱,下午熱退,身熱心煩,懶言體倦,脈大無力。
虛火上炎:指症狀在上部,面熱、咽痛、齒痛等。
浮陽上越:似火非火,陽虛為本。陰盛格陽,燥熱自汗,此與虛火有別。
血虛發熱:則小有勞即熱,缺乏規律,輕者,身不發熱,但覺頭面烘熱,手足心,煩熱出汗。
陰虛發熱:熱多在下午,自覺熱自肌骨之間蒸發而出,並有五心煩熱、盜汗。
氣虛發熱:多在上午潮熱,下午熱退,身熱心煩,懶言體倦,脈大無力。
虛火上炎:指症狀在上部,面熱、咽痛、齒痛等。
浮陽上越:似火非火,陽虛為本。陰盛格陽,燥熱自汗,此與虛火有別。
精虛
精虛
1.腦力不足:為頭眩腦鳴,迷惑善忘,思維遲鈍等。
2.主骨:作強的作用力低下,為齒浮動搖,背痛,腰痠,腿弱,足痿無力等。
3.性功能衰退:為陽痿(女性為性冷感),早洩等。
三者兼具方診斷為精虛。
小兒先天不足精虛表現為:肢體軟弱,筋骨不固,站立不穩,行步困難,牙齒遲遲不出等。
1.腦力不足:為頭眩腦鳴,迷惑善忘,思維遲鈍等。
2.主骨:作強的作用力低下,為齒浮動搖,背痛,腰痠,腿弱,足痿無力等。
3.性功能衰退:為陽痿(女性為性冷感),早洩等。
三者兼具方診斷為精虛。
小兒先天不足精虛表現為:肢體軟弱,筋骨不固,站立不穩,行步困難,牙齒遲遲不出等。
脾胃理論辨證
脾胃理論辨證
1.脾與胃作用是統一的:中醫以脾與胃為表裡,一陰一陽,一升一降,性質不同,但作用是統一的,並且慣常把腸胃中熱性、實性的病變屬於胃(當然也有脾火:怠惰、嘈雜),虛性、寒性的歸於脾。脾陽虛當便主臟在胃或主臟在腸。
2.胃陰虛(當正名為胃津虛)與脾陽虛相互對應:胃為陽土,熱證較多,熱又易傷津液;脾臟體陰用陽,陽氣不運,最易濕阻。由於脾胃薄弱(指功能薄弱)引起的食慾不振,當分脾陽虛和胃陰虛,胃陰虛者,飲食呆頓(沒胃口),脾陽虛者食後艱化(不消化,悶住)。(亦即胃陽虛當正名為脾陽虛,而脾陰虛,其實是脾血虛,脾血虛和胃陰虛症狀不同)
3.只列溫脾陽養胃陰常用藥,而無養脾陰溫胃陽的藥物。
4.氣虛發熱的機制是血分亦虛,多兼外邪,特徵:由於氣血虧損之體不耐煩勞,往往在動作之後即有發熱,是長期斷續發熱,上午明顯。若不兼外邪,往往熱度不高,若是在氣血虛發熱基礎上更兼外邪,產生更高和不規則的複雜熱型,屬於本虛標實。
5.東垣的甘溫除大熱,中之[大熱]當為西醫所指的高熱約39度以上,其中[內傷熱中證(中氣先虛,然後再感外邪發熱,中,當去聲)]比較符合熱證的條件,證見:[肌膚摸門之壯熱,必燥熱悶亂,大惡熱,渴而飲水,以勞役過甚之故。],但與白虎湯證有別,因為[日轉之後,是陽明得時之際,病必少減。]
6.甘溫除大熱的內因在於正氣不足,胃氣虧乏,外因則是感受了邪氣,東垣創立了補中益氣湯,用於上述條件下[始病熱中(中氣虛剛得到熱性病身體發熱)]病所用之劑。
謙齋在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過程中指出,單純的內傷發熱,如氣虛發熱、陰虛發熱、血虛發熱,其熱度多不高,而在氣虛發熱基礎上夾有外感發熱,便產生更高和不規則的複雜熱型,屬於本虛標實。
7.東垣的[陰火]涵義廣泛,症狀亦多(以現代來看並不嚴謹),而所謂的[甘溫除大熱]中的[甘溫]不等於甘補藥。代表方[補中益氣湯],規範方為[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他們都是甘補藥加上升發藥(羌活、升麻、柴胡、生薑 ),或再加清熱藥(柴胡、升麻、黃連、黃芩)
8.東垣所謂的[陰證]就是[脾胃氣虛證]的代名詞。
9.東垣所謂的[陰火]是以脾胃氣虛為前提,以[火與元氣不兩立]為中心展開的,陰火之[火]是指脾胃氣虛而派升的各種火熱證,簡而言之即[氣虛五亂證]。
10.陰火上衝:東垣的陰火既然是建立在脾胃氣虛的基礎上,則因火上衝的解釋歸納起來有如下(李克紹):
(1)陰火上衝物質基礎,由於勞傷脾胃,清陽不升,而下流肝腎的脾胃之濕,是陰火上衝的病理基礎。
(2)陰火上衝的關鍵:只有在脾濕下流的同時,又閉塞其下,正好鬱遏下焦陽氣的升發運行,才能化為陰火。關鍵在於[閉塞其下]。
(3)陰火上衝的症狀:陰火既不是生理的需要,就必受正氣的排斥,不能下泄,就必然火氣上衝而月真脹、胸悶;火尋出竅,或從三焦找皮毛為出入,出現不定時熱燥,倏又自汗,使郁火泄而燥熱緩解;或出肝竅而兩眼昏花、頭昏、腦脹;或出腎竅而耳鳴、耳聾。(4)陰火上衝治法:補中、昇陽、利濕、瀉火。
(5)陰火上衝方藥:補中益氣湯是製清陽下陷的示範方,在出現陰火的情況下,酌加茯苓、澤瀉以利下竅,少加黃連、黃柏以瀉火,而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是在補脾昇陽的基礎上,兼治陰火上衝。
故東垣之陰火上衝,簡言之即[氣虛相火證]。(謙齋辨證論治學)
1.脾與胃作用是統一的:中醫以脾與胃為表裡,一陰一陽,一升一降,性質不同,但作用是統一的,並且慣常把腸胃中熱性、實性的病變屬於胃(當然也有脾火:怠惰、嘈雜),虛性、寒性的歸於脾。脾陽虛當便主臟在胃或主臟在腸。
2.胃陰虛(當正名為胃津虛)與脾陽虛相互對應:胃為陽土,熱證較多,熱又易傷津液;脾臟體陰用陽,陽氣不運,最易濕阻。由於脾胃薄弱(指功能薄弱)引起的食慾不振,當分脾陽虛和胃陰虛,胃陰虛者,飲食呆頓(沒胃口),脾陽虛者食後艱化(不消化,悶住)。(亦即胃陽虛當正名為脾陽虛,而脾陰虛,其實是脾血虛,脾血虛和胃陰虛症狀不同)
3.只列溫脾陽養胃陰常用藥,而無養脾陰溫胃陽的藥物。
4.氣虛發熱的機制是血分亦虛,多兼外邪,特徵:由於氣血虧損之體不耐煩勞,往往在動作之後即有發熱,是長期斷續發熱,上午明顯。若不兼外邪,往往熱度不高,若是在氣血虛發熱基礎上更兼外邪,產生更高和不規則的複雜熱型,屬於本虛標實。
5.東垣的甘溫除大熱,中之[大熱]當為西醫所指的高熱約39度以上,其中[內傷熱中證(中氣先虛,然後再感外邪發熱,中,當去聲)]比較符合熱證的條件,證見:[肌膚摸門之壯熱,必燥熱悶亂,大惡熱,渴而飲水,以勞役過甚之故。],但與白虎湯證有別,因為[日轉之後,是陽明得時之際,病必少減。]
6.甘溫除大熱的內因在於正氣不足,胃氣虧乏,外因則是感受了邪氣,東垣創立了補中益氣湯,用於上述條件下[始病熱中(中氣虛剛得到熱性病身體發熱)]病所用之劑。
謙齋在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過程中指出,單純的內傷發熱,如氣虛發熱、陰虛發熱、血虛發熱,其熱度多不高,而在氣虛發熱基礎上夾有外感發熱,便產生更高和不規則的複雜熱型,屬於本虛標實。
7.東垣的[陰火]涵義廣泛,症狀亦多(以現代來看並不嚴謹),而所謂的[甘溫除大熱]中的[甘溫]不等於甘補藥。代表方[補中益氣湯],規範方為[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他們都是甘補藥加上升發藥(羌活、升麻、柴胡、生薑 ),或再加清熱藥(柴胡、升麻、黃連、黃芩)
8.東垣所謂的[陰證]就是[脾胃氣虛證]的代名詞。
9.東垣所謂的[陰火]是以脾胃氣虛為前提,以[火與元氣不兩立]為中心展開的,陰火之[火]是指脾胃氣虛而派升的各種火熱證,簡而言之即[氣虛五亂證]。
10.陰火上衝:東垣的陰火既然是建立在脾胃氣虛的基礎上,則因火上衝的解釋歸納起來有如下(李克紹):
(1)陰火上衝物質基礎,由於勞傷脾胃,清陽不升,而下流肝腎的脾胃之濕,是陰火上衝的病理基礎。
(2)陰火上衝的關鍵:只有在脾濕下流的同時,又閉塞其下,正好鬱遏下焦陽氣的升發運行,才能化為陰火。關鍵在於[閉塞其下]。
(3)陰火上衝的症狀:陰火既不是生理的需要,就必受正氣的排斥,不能下泄,就必然火氣上衝而月真脹、胸悶;火尋出竅,或從三焦找皮毛為出入,出現不定時熱燥,倏又自汗,使郁火泄而燥熱緩解;或出肝竅而兩眼昏花、頭昏、腦脹;或出腎竅而耳鳴、耳聾。(4)陰火上衝治法:補中、昇陽、利濕、瀉火。
(5)陰火上衝方藥:補中益氣湯是製清陽下陷的示範方,在出現陰火的情況下,酌加茯苓、澤瀉以利下竅,少加黃連、黃柏以瀉火,而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是在補脾昇陽的基礎上,兼治陰火上衝。
故東垣之陰火上衝,簡言之即[氣虛相火證]。(謙齋辨證論治學)
活血化瘀藥
活血化瘀藥
活血化瘀藥分四類:
1.養血活血:能明顯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 。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如當歸、雞血藤、白赤芍、丹蔘等。
2.活血化瘀: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如川芎、紅花、益母草、蒲黃、蘇木、山楂等。
3.破血散結:能增加外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及明顯降低紅細胞聚集。如三稜、莪朮、劉寄奴、桃仁、水蛭、穿山甲等。
4.化瘀止痛:鎮痛作用強。如乳香、沒藥、元胡、血竭、鬱金、五靈脂等。
個性藥
川芎:改善腦血循環,強烈收縮子宮肌。治中風頭痛,難產血崩。
當歸:擴張支氣管,抗心律失常。治治咳逆上氣,心悸怔忡。
水蛭:有肝素樣抗凝作用。治瘀腫疼痛。
鬱金、姜黃:消脂利膽,芳香健胃。治黃疸脅痛,納呆腹脹。
丹皮:抑制子宮收縮,退熱消炎。能安胎止痛,除煩解熱。
蒲黃、益母草、紅花:增強子宮收縮力,壓迫血管止血,能排宮腔內容物。治崩漏下血,惡露不盡。
桃仁:含有苦杏仁甙能抑制咳嗽中樞,含脂肪油有潤滑腸必作用,能治咳逆便閉。
益母草:能降壓、利尿。治頭痛足腫。
乳香、沒藥:鎮痛作用突出。善治痛症。
血竭:抑制血液凝固力強。治損傷跌打,內傷血聚。
丹蔘:鎮定神經中樞,加強保護性抑制過程,並能改善核酸代謝,蛋白質代謝,增強體質。能養神定志,可久服。
莪朮:具有抗癌,抑制核酸代謝,增強宿主抗腫瘤免疫功能。能破血散結。
活血化瘀藥分四類:
1.養血活血:能明顯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 。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如當歸、雞血藤、白赤芍、丹蔘等。
2.活血化瘀: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如川芎、紅花、益母草、蒲黃、蘇木、山楂等。
3.破血散結:能增加外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及明顯降低紅細胞聚集。如三稜、莪朮、劉寄奴、桃仁、水蛭、穿山甲等。
4.化瘀止痛:鎮痛作用強。如乳香、沒藥、元胡、血竭、鬱金、五靈脂等。
個性藥
川芎:改善腦血循環,強烈收縮子宮肌。治中風頭痛,難產血崩。
當歸:擴張支氣管,抗心律失常。治治咳逆上氣,心悸怔忡。
水蛭:有肝素樣抗凝作用。治瘀腫疼痛。
鬱金、姜黃:消脂利膽,芳香健胃。治黃疸脅痛,納呆腹脹。
丹皮:抑制子宮收縮,退熱消炎。能安胎止痛,除煩解熱。
蒲黃、益母草、紅花:增強子宮收縮力,壓迫血管止血,能排宮腔內容物。治崩漏下血,惡露不盡。
桃仁:含有苦杏仁甙能抑制咳嗽中樞,含脂肪油有潤滑腸必作用,能治咳逆便閉。
益母草:能降壓、利尿。治頭痛足腫。
乳香、沒藥:鎮痛作用突出。善治痛症。
血竭:抑制血液凝固力強。治損傷跌打,內傷血聚。
丹蔘:鎮定神經中樞,加強保護性抑制過程,並能改善核酸代謝,蛋白質代謝,增強體質。能養神定志,可久服。
莪朮:具有抗癌,抑制核酸代謝,增強宿主抗腫瘤免疫功能。能破血散結。
袪風劑與解表劑的部位不同
袪風劑與解表劑的部位不同
解表劑用於外邪侵犯體表皮毛部位。
袪風劑用於外邪侵犯從體表深入經絡、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且又能兼治外風引動內風諸證。
所以川芎茶調散是袪風劑不僅是解表劑。桂枝湯也是。
袪風劑用於外邪侵犯從體表深入經絡、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且又能兼治外風引動內風諸證。
所以川芎茶調散是袪風劑不僅是解表劑。桂枝湯也是。
麻黃配伍
麻黃配伍
(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
(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
發汗解表,配桂枝
散風寒平喘止咳,配杏仁、甘草
散風寒溫化寒飲平喘止咳,配乾薑、細辛、半夏
散風寒清肺熱平喘止咳,配石膏、杏仁、甘草
水腫兼有表證,配生薑、白朮、甘草
風濕一身盡痛,配薏仁、杏仁、甘草
陰疽,配肉桂、白芥子、鹿角膠
小兒腹瀉,配前胡、白糖
少陰傷寒,配細辛、附子
腰痛,腰扭傷,肩椎盤突出腰痛,配附子、細辛、芍藥
關節疼痛,汗出身重而腫,配黃耆
發汗利水消腫,急性腎炎水腫,配浮萍
自汗、盜汗,麻黃根配浮小麥
麻黃鹼,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緩解痙攣;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
麻黃油,興奮汗腺分泌,有發汗作用。
假麻黃鹼,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也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淨孿。
散風寒平喘止咳,配杏仁、甘草
散風寒溫化寒飲平喘止咳,配乾薑、細辛、半夏
散風寒清肺熱平喘止咳,配石膏、杏仁、甘草
水腫兼有表證,配生薑、白朮、甘草
風濕一身盡痛,配薏仁、杏仁、甘草
陰疽,配肉桂、白芥子、鹿角膠
小兒腹瀉,配前胡、白糖
少陰傷寒,配細辛、附子
腰痛,腰扭傷,肩椎盤突出腰痛,配附子、細辛、芍藥
關節疼痛,汗出身重而腫,配黃耆
發汗利水消腫,急性腎炎水腫,配浮萍
自汗、盜汗,麻黃根配浮小麥
麻黃鹼,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緩解痙攣;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
麻黃油,興奮汗腺分泌,有發汗作用。
假麻黃鹼,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也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淨孿。
幾種方法控制中藥的毒副作用
幾種方法控制中藥的毒副作用
1.多種藥物相配,讓不同的毒性互相牽制。
2.控制藥量在安全劑量範圍。
3.經過炮製來減毒。
4.利用反佐、佐治藥來牽制毒性。
5.利用煎煮方法來去毒。
6.講究服藥時間。
7.選擇道地藥材。
8.利用劑型來減毒。
9.利用辨證論治來用藥。
2.控制藥量在安全劑量範圍。
3.經過炮製來減毒。
4.利用反佐、佐治藥來牽制毒性。
5.利用煎煮方法來去毒。
6.講究服藥時間。
7.選擇道地藥材。
8.利用劑型來減毒。
9.利用辨證論治來用藥。
木乘土兩種情況
木乘土兩種情況
木乘土是病態,木克土是常態
1.土虛木乘,土不及肝木乘之,此時肝木功能正常,只因土不及,造成肝脾臟腑兩臟之間的失衡。其表現以脾胃虛為主:頭暈乏力,納食不化,噯氣不舒,胸脅苦滿,腹脹腹痛。當主用逍遙散。
2.木旺乘土,脾胃功能正常,而肝氣太過,多見胸脅苦滿,脘腹脹痛,口苦吞酸,噯氣泛惡等。當主四逆散。
木旺乘土也可以伍金,造成木火刑金,此時用藥當三臟兼顧。
1.土虛木乘,土不及肝木乘之,此時肝木功能正常,只因土不及,造成肝脾臟腑兩臟之間的失衡。其表現以脾胃虛為主:頭暈乏力,納食不化,噯氣不舒,胸脅苦滿,腹脹腹痛。當主用逍遙散。
2.木旺乘土,脾胃功能正常,而肝氣太過,多見胸脅苦滿,脘腹脹痛,口苦吞酸,噯氣泛惡等。當主四逆散。
木旺乘土也可以伍金,造成木火刑金,此時用藥當三臟兼顧。
五臟相生相克
五臟相生相克
五行學說用於解釋五臟功能只是說明五臟局部功能並非全部,而五臟生克是解釋臟腑之間複雜生理的關係(病理關係用乘、侮字眼),正確的認識五臟相生相剋的具體涵義才能學好中醫。
五臟相生:
腎生肝,是指精化為血。
肺生腎,是指肺為水之上源。
脾生肺,是指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心生脾,是指心火溫煦脾土,以資生脾的運化功能。
肝生心,是指肝藏血以濟心運用。
五臟相克:
肝克脾,是指肝之疏泄功能可疏泄脾土的壅滯。
脾克腎,是指脾的運化水濕可阻止腎水氾濫。
腎克心,是指腎水可以制約心火的亢盛。
心克肺,是指心火的溫煦有助於肺氣的宣發,制約肺氣的肅降。
肺克肝,是指肺氣的肅降制約肝氣的升發。
五行生克旨在說明臟腑之間部分的生理功能,並非全部的功能,也不是說相生克的兩個臟腑之間功能一定會相生克,如肝的藏血和脾的統血彼此之間就沒有生克關係。因此,臟腑辨證論治不能完全套用五行生克理論。而僅止於上述之間的生克關係。
五臟相生:
腎生肝,是指精化為血。
肺生腎,是指肺為水之上源。
脾生肺,是指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心生脾,是指心火溫煦脾土,以資生脾的運化功能。
肝生心,是指肝藏血以濟心運用。
五臟相克:
肝克脾,是指肝之疏泄功能可疏泄脾土的壅滯。
脾克腎,是指脾的運化水濕可阻止腎水氾濫。
腎克心,是指腎水可以制約心火的亢盛。
心克肺,是指心火的溫煦有助於肺氣的宣發,制約肺氣的肅降。
肺克肝,是指肺氣的肅降制約肝氣的升發。
五行生克旨在說明臟腑之間部分的生理功能,並非全部的功能,也不是說相生克的兩個臟腑之間功能一定會相生克,如肝的藏血和脾的統血彼此之間就沒有生克關係。因此,臟腑辨證論治不能完全套用五行生克理論。而僅止於上述之間的生克關係。
五行生克辨證的16種常見證候
五行生克辨證的16種常見證候
(利用五行說明臟象之間的生克關係,只是說明臟腑之間複雜的生理關係,但臟腑之間的關係,並不僅於此)
(利用五行說明臟象之間的生克關係,只是說明臟腑之間複雜的生理關係,但臟腑之間的關係,並不僅於此)
1.水不生木(腎陰肝血不足)
2.木不生火(肝心虛弱)
3.火不生土(腎脾陽虛)
4.火不生土(心脾陽虛)
5.土不生金(脾虛肺氣津兩虛)(與脾肺兩虛不同)
6.金不生水(肺津腎陰不足)
7.木克土(肝氣犯胃擾腸,肝氣疏泄太過)
8.木不疏土(肝鬱脾虛,肝氣作用不及)
9.土反克木(脾濕肝鬱,多由木不疏土引起)
10.土克水(脾實腎虛,即胃實耗傷腎陰,傷寒論少陰急下存陰證)(臨床習慣稱邪熱傷陰)
11.土不克水(脾虛水泛,腎陽不振)
12.水反克土(腎虛水泛,寒濕困脾)
13.水克火(腎陰鬱遏心陽,腎臟寒水上逆)
14.水不克火(腎陰虛心火旺)
15.火反克水(心火旺腎陰虛)(與前證14治法重疊)
16.火克金(心火灼肺,肺熱傷津)
17.火不克金(心肺陽虛)
18.金反克火(肺寒心陽不宣)(臨床少見)
19.金克木(肺實肝氣鬱滯)(肺肅太過,肝氣受抑,臨床少見。此與左金平木有別)
20.金不克木(肺虛肝旺)(臨床少見,肺癆後期可見,多與腎虛不能養肝有關)
21.木反克金(肝火偏盛,肺失清肅)
2.木不生火(肝心虛弱)
3.火不生土(腎脾陽虛)
4.火不生土(心脾陽虛)
5.土不生金(脾虛肺氣津兩虛)(與脾肺兩虛不同)
6.金不生水(肺津腎陰不足)
7.木克土(肝氣犯胃擾腸,肝氣疏泄太過)
8.木不疏土(肝鬱脾虛,肝氣作用不及)
9.土反克木(脾濕肝鬱,多由木不疏土引起)
10.土克水(脾實腎虛,即胃實耗傷腎陰,傷寒論少陰急下存陰證)(臨床習慣稱邪熱傷陰)
11.土不克水(脾虛水泛,腎陽不振)
12.水反克土(腎虛水泛,寒濕困脾)
13.水克火(腎陰鬱遏心陽,腎臟寒水上逆)
14.水不克火(腎陰虛心火旺)
15.火反克水(心火旺腎陰虛)(與前證14治法重疊)
16.火克金(心火灼肺,肺熱傷津)
17.火不克金(心肺陽虛)
18.金反克火(肺寒心陽不宣)(臨床少見)
19.金克木(肺實肝氣鬱滯)(肺肅太過,肝氣受抑,臨床少見。此與左金平木有別)
20.金不克木(肺虛肝旺)(臨床少見,肺癆後期可見,多與腎虛不能養肝有關)
21.木反克金(肝火偏盛,肺失清肅)
辛溫解表
辛溫解表
麻黃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黃加朮湯:發汗解表,散寒袪濕
麻杏苡甘湯:發表袪濕
三拗湯:宣肺解表
華蓋散:宣肺解表,袪痰止咳
金肺草散:解表散寒,袪痰止咳
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桂枝加葛根湯:解肌舒筋
桂枝加杏子厚朴湯:解肌發表,下氣平喘
九味羌活湯:發汗袪濕,兼清裡熱
大羌活湯(此事難知):發散風寒,袪濕清熱
加味香蘇散(醫學心悟):發汗解表(四時感冒,體虛老人小兒,婦女經期感冒)
香蘇散(和方):理氣解表
香蘇葱豉湯(通俗傷寒論):發汗解表,調氣安胎
大青龍湯:發汗解表,清熱除煩
小青龍湯:發汗蠲飲,止咳平喘
小青龍加石膏湯:解表蠲飲,兼除煩躁
射干麻黃湯:宣肺袪痰,下氣止咳
麻黃加朮湯:發汗解表,散寒袪濕
麻杏苡甘湯:發表袪濕
三拗湯:宣肺解表
華蓋散:宣肺解表,袪痰止咳
金肺草散:解表散寒,袪痰止咳
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桂枝加葛根湯:解肌舒筋
桂枝加杏子厚朴湯:解肌發表,下氣平喘
九味羌活湯:發汗袪濕,兼清裡熱
大羌活湯(此事難知):發散風寒,袪濕清熱
加味香蘇散(醫學心悟):發汗解表(四時感冒,體虛老人小兒,婦女經期感冒)
香蘇散(和方):理氣解表
香蘇葱豉湯(通俗傷寒論):發汗解表,調氣安胎
大青龍湯:發汗解表,清熱除煩
小青龍湯:發汗蠲飲,止咳平喘
小青龍加石膏湯:解表蠲飲,兼除煩躁
射干麻黃湯:宣肺袪痰,下氣止咳
說明:舉例射干麻黃湯能[宣肺袪痰,下氣止咳]即表示此方主要功用在[宣肺袪痰],次要功用在[下氣止咳]。
袪風劑
袪風劑
風邪分外風、內風,內風又叫做類中風。俞根初說:[外風宜散,內風宜熄],內外風的明確分治是清代以降才確立的。清以前宋以後雖已認識到內風的病機,但治內風劑仍未脫辛散疏風之窠臼,而宋以前對於內風諸證多從脈絡空虛,風邪乘虛入中立論。必須注意的是,臨床上也常見外風引動內風,內風招致外風之證。所以中風(內風)有六經形證,不可單純使用內風諸方,而應內風外風方劑搭配應用。
解表劑以外邪侵犯皮毛為主,而袪風劑則又兼肌肉、經絡、筋骨、關節等等,病位比解表劑深入。
解表劑以外邪侵犯皮毛為主,而袪風劑則又兼肌肉、經絡、筋骨、關節等等,病位比解表劑深入。
怪病多痰(飲),久病必留瘀
怪病多痰(飲),久病必留瘀
這兩句話是古人長期臨床的經驗之談。凡是怪病疑難雜症,難以歸入典型的證候型式,都必須考慮從痰飲方面論治,不管體表有無痰飲跡象,都可以加入袪痰化飲藥才能取得療效。
相同的,病久,病氣必入絡,入絡是指入血絡,即使外徵看不到有任何瘀血的跡象,也要加入和血活血藥才容易見效。
古人這兩句經驗之談,是從辨證論治的動態觀點著手,蓋人體經絡百骸,五臟六腑都可能留飲成痰成瘀,未必一一皆顯現於外表體徵,難以符合證候典型,因而古人錘百練出這兩句寶貴的經驗之談,當細細體會。
相同的,病久,病氣必入絡,入絡是指入血絡,即使外徵看不到有任何瘀血的跡象,也要加入和血活血藥才容易見效。
古人這兩句經驗之談,是從辨證論治的動態觀點著手,蓋人體經絡百骸,五臟六腑都可能留飲成痰成瘀,未必一一皆顯現於外表體徵,難以符合證候典型,因而古人錘百練出這兩句寶貴的經驗之談,當細細體會。
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
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
陰盛格陽是虛證,其陰盛症狀為,四肢厥冷,下利清穀,脈微欲絕;其格陽於外,則見面紅煩熱,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
若陰盛於下,格陽於上,則見面紅如妝,一陣一陣的出現,稱為戴陽。格陽於上是陰盛格陽的特例。
陽盛格陰是實證,多見於熱病的極盛期,具有熱病的總總症狀,唯熱極似寒,所以呈現出四肢厥冷,脈象沉伏,其寒象只在四肢。
這兩證都看到四肢厥冷,但陰盛格陽屬虛證,脈微無力,而陽盛格陰屬實證,雖是脈伏,久按卻見有力。
若陰盛於下,格陽於上,則見面紅如妝,一陣一陣的出現,稱為戴陽。格陽於上是陰盛格陽的特例。
陽盛格陰是實證,多見於熱病的極盛期,具有熱病的總總症狀,唯熱極似寒,所以呈現出四肢厥冷,脈象沉伏,其寒象只在四肢。
這兩證都看到四肢厥冷,但陰盛格陽屬虛證,脈微無力,而陽盛格陰屬實證,雖是脈伏,久按卻見有力。
朱文峰臨病十問歌
朱文峰臨病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 三問疼痛四睡眠
五問頭身不適感 六問耳目七咳喘
八問飲食九問便 十問精性經帶變
抓準主訴問深全 主訴有關緊相連
全身其他十問參 再做檢查病情辨
五問頭身不適感 六問耳目七咳喘
八問飲食九問便 十問精性經帶變
抓準主訴問深全 主訴有關緊相連
全身其他十問參 再做檢查病情辨
問詳細
知名意
辨病位
釋病機
知名意
辨病位
釋病機
訂閱:
文章 (Atom)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
-
1.掇鼻草舅:治感邪發燒 2.豆草:治打傷腰痠 3.秤飯藤:治打傷中氣+七里香煎服 4.仙人掌:治肝炎,可退癀(消腫) 5.埔姜 6.苦珠草:治眼睛起珠,黑珠旋螺燉雞蛋 7.鹽酸草:治喉痛,含著可去舌白苔 8.貼壁癀:治蛇咬,塗痘瘡,退胎毒+貼壁蟑螂、甘草水煎服 ...
-
(僅輸入原文)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page.com/big5/science/jinkua.htm 附註資料來源:金匱要略。李克光主編。高等中醫研究叢書。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