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內風

內風(風氣內動)

是機體陽氣亢逆變動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狀態。內風的形成與五臟的功能都有關係,但與肝臟關係最密切,所以習慣稱為[肝風內動]。
內風常見分型如下
1.      熱極生風:多見於熱性病的熱盛期的極期,因熱邪熾盛,煎灼津液,傷及營血,凡灼肝經,使筋脈失期濡養,陽熱亢盛則化風。風勝則動,臨床可見痙厥,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目睛上吊,並伴有高熱,神昏,譫語等症。
熱極生風傷津液、灼營血,所以也有陰傷,但由於發病急,其陽亢症狀快速呈現,而陰傷部分症狀不明顯,所以強調其熱的影響,故稱熱極生風。
2.      肝陽化風:多由於情治內傷,或操勞過度號傷肝腎之陰,以致陰虛陽亢,為水不涵木,浮陽不潛,久之則陽愈浮而陰愈虧,終至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動無制,陽化為風,形成風氣內動。其臨床上,輕,則筋惕肉瞤,肢麻震顫,眩暈欲仆,或為口眼喎斜,或為半身不遂;甚者,血隨氣逆而卒然仆倒,或為閉厥,或為脫厥。
肝陽化風是上盛下虛,本虛標實不叫虛實錯雜。由於乙癸同源,所以陰虛是指肝腎陰虛,非獨肝陰虛,肝陽化風多見內科中風等證。
3.      陰虛風動:多見於熱病後期,陰液虧損,或由於久病耗傷陰液所致。其主要病機是陰液虧竭,無以濡養筋脈,筋脈失養而變生內風,此屬虛風內動。臨床可見筋攣肉瞤,手足蠕動等症,以及陰液不足虛熱內生之候。
陰虛風動和熱極生風對比,本證勢緩,風動狀態幅度小,熱極生風反之。
4.      血虛生風:多由於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或久病耗傷營血,因而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或血不榮絡,則虛風內動。臨床可見肢體麻木不仁,筋肉跳動,甚者,手足拘攣,或屈伸不利。血虛生風常見於婦科產後。
5.      血燥生風:多由於久病耗傷陰血或年老精血虧少,或長期營養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內結,新血生化障礙障礙所致。其病機是津枯血少,濕潤化燥,肌膚失於濡養,經脈氣血失於調和,於是血燥生風。臨床可見皮膚乾燥或肌膚甲錯,病友皮膚搔癢或落屑等症。
血燥生風雨血虛生風本質都是血虛,但前者病因不只來於血虛,又可來自精虛,不只血虛還津虧,且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肌膚,多見於皮膚科,而後者多見於婦產科。

6.      痰瘀生風:由於臟腑功能失調,以致瘀血和痰濕交阻,循環障礙,導致氣機阻滯逆亂,臟腑功能紊亂導致內中風,形成偏枯,卒中,半身不遂,痰迷心竅不省人事。其發病急,變化快,因其變化快符合風邪善行數變的特點,故意列為內風範疇。
此證為中醫近年來根據大量臨床歸納而出,非基於中醫傳統理論學說而來。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痰飲病證的特點

痰飲病證的特點

痰飲形成之後,由於停滯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亦不一樣。阻滯於經脈的,可影響氣血運行和經絡的生理功能,停滯於臟腑的可影響臟腑的功能和氣機的升降。
痰阻於肺:阻塞氣道,肺氣宣降不利,則出現咳、喘喀痰;
痰阻於心,心血不暢,常見胸悶、心悸;痰迷心竅,則神昏、癡呆;痰火擾心,則發癲狂;
停痰於胃,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胃脘痞滿;
痰在經絡筋骨,肢體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陰疽流注等;
痰濁上泛於頭,可見眩暈、昏冒;
痰氣凝結於咽喉,則可出現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
飲,在腸間,則腸鳴瀝瀝有聲;在胸脅,則胸脅脹滿,咳唾引痛;在胸膈,則胸悶、咳喘,不能平臥,其形如腫;溢於肌膚,則肌膚水腫、無汗、身體疼重。

痰飲病變化百出,難以掌握,歸納起來可用八個字[咳、喘、悸、眩、嘔、滿、腫、痛],任何病證出現這八個症狀,再結合舌苔滑膩,脈滑或脈弦,不管有沒有看到痰,都可以從痰飲論治。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扶正解表

扶正解表

敗毒散(人參敗毒散)(小兒藥證直訣):發汗解表,散風袪濕
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發汗解表,消瘡止痛
倉廩散(和劑局方):益氣解表,敗毒止嘔(毒者,風寒濕邪)
參蘇飲(和劑局方):益氣解表,袪痰止嘔
再造散(傷寒六書):助陽益氣,發散解表
麻黃附子細辛湯:助陽解表
麻黃附子甘草湯:助陽益氣,發汗利尿
蔥白七味飲(外台秘要):養血解表
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滋陰清熱,發汗解表
葳蕤湯(千金要方):疏風解表,清熱養陰



辛涼解表

辛涼解表

桑菊飲: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銀翹散: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銀翹湯(溫病條辨):滋陰透表
麻杏甘石湯: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越婢湯:發汗利水
升麻葛根湯(藥證直訣):解肌透疹
宣毒發表湯(痘疹仁端錄):解表透疹,止咳利咽
竹葉柳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解肌清熱(重在解肌)
柴葛解肌湯(醫學心悟):解肌清熱(重在清裡)
葱豉桔梗湯(通俗傷寒論):疏風解表,清肺泄熱
葱豉湯(肘後方):通陽發汗(辛溫)
葱豉湯(類證活人書):發汗解表(辛溫)


說明:肘後和活人的葱豉湯基本方是辛溫劑,因加減而變辛涼劑,加減活法在人。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辛溫解表常用方劑

辛溫解表
麻黃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黃加朮湯:發汗解表,散寒袪濕
麻杏苡甘湯:發表袪濕
三拗湯:宣肺解表
華蓋散:宣肺解表,袪痰止咳
金肺草散:解表散寒,袪痰止咳
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桂枝加葛根湯:解肌舒筋
桂枝加杏子厚朴湯:解肌發表,下氣平喘
九味羌活湯:發汗袪濕,兼清裡熱
大羌活湯(此事難知):發散風寒,袪濕清熱
加味香蘇散(醫學心悟):發汗解表(四時感冒,體虛老人小兒,婦女經期感冒)
香蘇散(和方):理氣解表
香蘇葱豉湯(通俗傷寒論):發汗解表,調氣安胎
大青龍湯:發汗解表,清熱除煩
小青龍湯:發汗蠲飲,止咳平喘
小青龍加石膏湯:解表蠲飲,兼除煩躁
射干麻黃湯:宣肺袪痰,下氣止咳
說明:舉例射干麻黃湯能[宣肺袪痰,下氣止咳]即表示此方主要功用在[宣肺袪痰],次要功用在[下氣止咳]。

蛇藥配方

  網傳蛇藥配方 (一种治疗蛇咬伤中药的组配方法,其组合配方按照质量配比选用为:穿心莲20-3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野菊花15-20份、三七5-10份、车前草15-20份;将按此成份的粉状物制成散剂或片状或胶囊。本中药能有效的和毒蛇毒素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毒素的化学成...